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曹侍郎·其三》
《挽曹侍郎·其三》全文
宋 / 方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笔橐上严宸,真为侍从臣

袖中周礼在,言外孔堂春。

亟草閒居赋,宁惭勇退人

空馀文作冢,书带已成尘。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笔橐(bǐ tuó)的意思:指文人的工具,也比喻文人。常用来形容才情出众、学识渊博的人。

从臣(cóng chén)的意思:指人们对主子忠诚、恭敬、效命的态度。

孔堂(kǒng táng)的意思:指宽敞明亮的大厅,也比喻宽敞明亮的家庭。

侍从(shì cóng)的意思:指随从、跟从的人。

书带(shū dài)的意思: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源泉,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退人(tuì rén)的意思:指因为害怕或胆怯而躲避或回避人群或事物。

勇退(yǒng tuì)的意思:指在适当的时候主动退下来,表示对自己能力和地位的自信和决心。

周礼(zhōu lǐ)的意思:指古代周朝的一套礼仪制度,也用来形容规矩、礼貌。

翻译
笔袋上承载着皇帝的威严,我真是宫廷近臣。
袖子里藏着周公的礼仪,言语间流露出儒家的春风。
急忙写下闲居的诗篇,我怎会因退位而感到羞愧。
只剩下文章堆积如坟,书籍上的书带已蒙尘。
注释
笔橐:装有笔墨的袋子,代指文具或官印。
严宸:皇帝的威严。
侍从臣:宫廷近臣。
周礼:古代中国的礼制,这里可能象征着儒家文化。
孔堂:孔子讲学的地方,代指儒家学问。
亟草:急忙起草。
閒居赋:闲居时写的诗或文章。
勇退人:主动退位的人,有谦逊之意。
文作冢:堆积如山的文章,比喻著作丰富。
书带:古代官员束在腰间的书带,象征学问。
已成尘:形容书籍积尘已久,暗示时光流逝。
鉴赏

诗中“笔橐上严宸,真为侍从臣”两句,通过对“笔橐”的描写,展示了诗人作为一名文臣,对于朝廷政务的参与和认同。在古代,文臣多以笔墨为职,故“笔橐”成为文臣身份的象征。而“真为侍从臣”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官职地位,表明其是真正的近侍之臣。

“袖中周礼在,言外孔堂春”两句,则显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掌握。古代士人多怀袖中有书,以示其学问渊博。而这里的“周礼”,指的是古代的典章制度,而“言外孔堂春”则是说诗人的言谈举止皆带有儒家学说的气息,给人以温文尔雅之感。

接下来的“亟草閒居赋,宁惭勇退人”两句,表现了诗人在仕途上的选择和自我反省。“亟草閒居赋”中的“亟草”,有急促草书之意,可能是指诗人在闲居时仍不忘著述,以此自娱。而“宁惭勇退人”则显示了诗人的谦逊态度,对于那些敢于直言和勇于退隐的人物保持一种敬意。

最后,“空馀文作冢,书带已成尘”两句,透露出诗人对过往文学遗产的感慨。“空馀文作冢”,形象地描述了古籍浩如烟海,而“书带已成尘”则表达了一种物是人非,对于那些已经被时间掩埋的知识和文化的怀念。

综上所述,方岳这首诗通过对个人身份、文化态度、仕途选择以及历史感慨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宋代文臣的多重面貌。

作者介绍
方岳

方岳
朝代:宋   字:巨山   号:秋崖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生辰:1199~1262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0)

薄暮步溪上见茅舍前桃花盛开

娇靥枝枝破浅红,暮寒无语向春风。
谁来花底多情立,白发如丝一病翁。

(0)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0)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0)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0)

挽正字南仲四首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