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重吟方歇,更残织肯休。
寒衣逢未就,听此倍生愁。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凄凉景象,通过寒蛩(蟋蟀)的鸣叫,营造出一种孤寂与愁绪的氛围。
首句“切切虫声起”,以“切切”形容虫声的细碎与急促,暗示夜晚的寂静与生命的活跃形成对比。次句“辉辉月满楼”,月光洒满楼宇,既照亮了环境,也映衬出孤独与清冷的氛围。接着,“一灯初照夜”描绘了室内仅有的微弱光线,与室外的明亮月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夜晚的宁静与内心的孤寂。“四壁共鸣秋”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萧瑟,墙壁似乎也在回响着季节的变迁。
“露重吟方歇”写出了寒蛩在露水重时的吟唱,表现了生命在自然规律下的顽强与脆弱。“更残织肯休”则借织女的传说,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劳作的无尽,暗含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寒衣逢未就,听此倍生愁”则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面对尚未完成的寒衣,听到寒蛩的哀鸣,诗人内心充满了忧虑与愁绪,这种愁绪不仅仅是对生活的感叹,更是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寒蛩的鸣叫这一意象,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融合在一起,展现了深秋夜晚的独特魅力和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