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从(bù cóng)的意思:不顺从、不听从、不遵守
翠涛(cuì tāo)的意思:形容绿色的波涛,也用来比喻繁荣昌盛的景象。
金沙(jīn shā)的意思:指黄金般的沙子,比喻珍贵而有价值的东西。
龙见(lóng xiàn)的意思:指人们长久不见面,再次相聚时,彼此之间的亲密感仍然存在。
梦中(mèng zhōng)的意思:指在梦中,不真实的情景或境况。
凭阑(píng lán)的意思:倚靠在栏杆上,形容闲适自得的样子。
青冥(qīng míng)的意思:指深邃幽远的样子,形容天空或大海的深蓝色。
筇枝(qióng zhī)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高大、粗壮。
神物(shén wù)的意思:指神奇的物品或者具有非凡能力的物品。
题柱(tí zhù)的意思:
(1).见“ 题桥柱 ”。
(2).相传 东汉 灵帝 时, 长陵 田凤 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 灵帝 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 京兆 田郎 。’”见 汉 赵岐 《三辅决录》卷二。后遂以“题柱”为称美郎官得到皇帝赏识之典。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闻嘉公柳遐墓志》:“ 魏侯 之见 刘廙 ,不觉敛容; 汉 主之观 田凤 ,遂令题柱。”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清晨伏奏,几承题柱之恩;閒夜洁斋,惟有张灯之宿。” 唐 钱起 《和王员外雪晴早朝》:“题柱盛名兼絶唱,风流谁继 汉 田郎 。” 明 何景明 《送高子登赴试》诗:“题柱名千里,登臺策万言。”
(3).谓题写楹联。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 埴 先太常一生俭约,始终不渝。于庭前题柱以示后人云:‘俭于己,可以不求于人;俭于官,可以不取于民。’”晚途(wǎn tú)的意思:晚上的路途。
物化(wù huà)的意思:指将抽象的事物变为具体的实物或具体的形象。
衔策(xián cè)的意思:指担负重任或领导工作。
相远(xiāng yuǎn)的意思:相隔遥远,距离远。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顾清的《亭桥次尤南渠韵》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金沙新迹古亭桥”点出地点,一座古老的亭桥坐落在金沙边,新旧交融,显得历史与现代并存。"平界青冥压翠涛"则通过青天与碧波的交汇,展现出开阔的视野和动态的水势。
接下来的两句“龙见不从神物化,翚飞还比梦中高”,诗人运用象征手法,龙并非寻常神物所能比拟,飞翔的姿态甚至超越了梦境中的景象,寓意着亭桥的非凡气质和超凡魅力。
“凭阑及我閒无病,题柱看君老向豪”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一同倚栏赏景,无病无愁,欣赏对方年华虽老却依然豪情满怀。最后一句“为谢筇枝莫相远,晚途衔策正须操”以感谢的口吻,希望友情长存,即使在晚年,也能像持杖行走一样,相互扶持,共享人生。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赞美了亭桥的景色,也寓含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黄山之歌
匡庐三叠飞千尺,泰岱初阳旋火轮。
未若黄山天削就,群峰一一展奇珍。
天都壁立冰川擦,探海松疑扪北辰。
皴法多般看不尽,始知画笔出天真。
玉屏一夜狂风雨,云海茫茫弥寰宇。
尘世风波一望平,心超物外忘今古。
莲花阅尽仙桃开,天海从知即玄圃。
历尽崎岖见平畴,我思于此构堂庑。
幽深西海极嵯岈,怪石奇峰映晚霞。
北海巍峨花生笔,清凉台上趣无涯。
皮蓬峰拥胸怀壮,云谷流清茶味嘉。
浴罢温泉消积累,玆游我欲向人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