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深居简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五十馀霜未下山",意味着这位僧人已经在山中修行了五十年之久,未曾离开过此地,体现了其坚定的意志和对修行的执着。"打包行脚不联班",形象地描述了他独自修行,不随大众行走的状态,强调了他的独立性和内心的宁静。
"蒲团坐诵巴罗蜜",点明了僧人的日常修行方式——坐在蒲团上诵读《巴罗蜜经》,这是一种深入内心、寻求解脱的修行方法。"便把心头草尽删",则表达了通过修行,僧人能够清除心中的杂念和烦恼,达到心灵的纯净与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僧人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和对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禅宗修行的理解和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烛影摇红.辛亥十二月廿五日作
楼上黄昏,绣帘垂地花光乱。
斜阳犹自罥危阑,天末余红恋。人世东风悄换。
怅玉妃、鸾绡泪浣。暮鸦啼后凤瑟,新声谁家歌管。
璧月弦沈,素娥未肯辉分半。
釭花今夜冷于秋,冻折瑶簪断。陌上钿车缓缓。
问何时、金迷翠暖。远书凭寄辽海,蓝霞北飞南雁。
高阳台.閒庭风起,草际飘坠,词笺题曰:新正小雨。不识何人作,依韵和之
病枕欹晨,昏灯酿夕,不知犹是春非。
丝雨濛愁,寒深峭掩重帷。
落红错拟佳人命,尚娇扶、香喘沈微。
剩相怜、楼上呢喃,旧日乌衣。
韦郎惯唱江南好,有黄金袅缕,绊尽征蹄。
荏苒番风,韶光误却年期。
女夷曾受司花箓,祝琼台、芳讯休稀。
漫教人、杜宇声声,道不如归。
瑶华.刘健之得杨幼云、张叔宪、李亦元所藏蜀石经,又续收陈芳林、陈颂南两本,自署所居曰蜀石经斋。此外,见著录者仅黄松石、赵晋斋二家,不知尚在人间否。物聚所好,剑合会有时耳,词以祝之
成都宝刻,凤羽虬鳞,护经香球璧。
祧唐绵宋,凭证取、嘉祐开成沿革。
残珉潜曜,几胝沫、先朝耆硕。
问等閒、丰剑荆弓,尚带沧桑颜色。
前尘雁影斋空,忆酒畔春镫,醉启瑶笈。
云烟叹逝,输邺架、百衲天教成集。
晨星传本,只一二、遗珠难觅。
卜胜缘、珊网终收,更许十经题室。
饶娥祠
三极势虽异,一理实贯通。
人极苟不立,天地亦将穷。
饶娥小家子,至老根彝衷。
精诚裂金石,冥感驱鱼龙。
予幼读柳碑,凄其仰英风。
兹焉访遗迹,山椒峙灵宫。
滩石既嵯峨,古木亦巃嵷。
乃知一念烈,天地同其功。
天地不可尽,此念曷有终。
再拜下山去,日射春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