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来双眼暗,何计辨雰霏。
《虫豸诗.浮尘子三首·其一》全文
- 注释
- 可叹:令人感叹。
浮尘子:比喻微小的生命或尘埃。
纤埃:极细小的尘埃。
喻此微:用来比喻极其微小。
宁论:岂止谈论,这里指不仅。
隔纱幌:穿越纱帘。
并解:而且能够。
透绵衣:透过棉衣。
有毒:带有毒害性。
能成痏:痏指疮疖,这里指造成伤害。
无声:没有声音,不被察觉。
不见飞:看不见其飘飞的状态。
病来:疾病来临。
双眼暗:双目视力减弱,变得模糊。
何计:怎能,有什么办法。
辨雰霏:分辨雾气(雰)和飞尘(霏)。
- 翻译
- 可叹这世间微小的浮尘,如同纤细的尘埃般微不足道。
它们不仅能穿过纱帘,还能穿透棉衣。
虽带有毒害能形成疮疖,却因无声无息而不被察觉其飘飞。
当疾病侵袭导致双目昏暗,又怎能分辨这漫天的雾气与飞尘。
-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蚊虫的短小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蚊虫的微小和它给人带来的烦扰。诗中的“可叹浮尘子”直接点出了蚊虫的主体,"纤埃喻此微"则形象地表达了蚊虫体积的极其细小。而“宁论隔纱幌,并解透绵衣”则是说蚊虫虽然微小,但它能够穿透纱窗和薄衣,给人带来不适。
接下来的“有毒能成痏,无声不见飞”进一步刻画了蚊虫的特性,它们虽小,但其叮咬却含有毒素,而且在空中飞翔时几乎无声,让人难以察觉。最后,“病来双眼暗,何计辨雰霏”则表达了当被蚊虫叮咬后,因其毒素而引发的不适感受,以及面对这种微小但令人烦恼的生物时人们的无奈和困惑。
整首诗通过对蚊虫行为特性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作者元稹在观察自然界中小生命时所表现出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情感。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人对于生活中常见但又难以防范的烦恼有着深切体会。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梅花帖
梅经和靖诗堪画,兰识灵均赋是经。
两得清名还此卷,梅花石上古兰亭。
豨冻宜酒以皮为之入口爽而色可爱客以山谷醒酒冰比之余谓冰鳞物也其性寒比之玉狸又不莹戏成一首
豚膏鼎化元非胾,切入金盘得许清。
鳞雪性寒空细缕,狸霜糟重欠通明。
渠嗟不遇黄山谷,我爱浑如碧水晶。
醉后不妨冰著齿,最宜人是味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