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残灯(cán dēng)的意思:指接近熄灭的灯火,比喻事物接近结束或即将消亡。
法师(fǎ shī)的意思:指擅长法术的高人,也可用来形容某领域的专家。
佛庐(fó lú)的意思:指寺庙或居士的住所,也用来形容房屋简陋而幽静。
古井(gǔ jǐng)的意思:指古老的井,比喻人的才能、智慧等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何如(hé rú)的意思:如何,怎样
乔木(qiáo mù)的意思:比喻人的思想、行为或事物的本质高尚、不同寻常。
人定(rén dìng)的意思:指人的心意定了下来,表示决心坚定,毫不动摇。
闪烁(shǎn shuò)的意思:形容光亮忽明忽暗,或形容事物变化不定、不稳定。
山草(shān cǎo)的意思:指山中的草木,比喻人品或事物的质量。
相家(xiāng jiā)的意思:指善于相面、占卜的人或家族。
萧疏(xiāo shū)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稀疏、冷落、荒凉。
沿流(yán liú)的意思:顺着水流的方向前进或行动。
夭矫(yāo jiǎo)的意思:形容人的姿态或行为优美、灵活。
野径(yě jìng)的意思:指小路、僻径,比喻较为偏僻、少有人走的道路。
- 翻译
- 一座桥优雅地横跨两个湖泊,一条小路沿着溪流延伸至佛寺。
石塔上的残灯仍在闪烁,豪门的树木已经显得稀疏。
古老的井台被青苔覆盖,晴天更显湿滑,荒山之上草木不再生长。
长水法师的痴心如何深沉,静坐修行的人又在想些什么?
- 注释
- 桥:指代连接湖泊的建筑物。
野径:乡村小路。
佛庐:佛寺。
石塔:用石头建造的塔。
残灯:破旧的灯火。
相家:豪门望族。
乔木:高大的树木。
苔封:长满青苔覆盖。
古井:年代久远的井。
晴逾滑:晴天时更加滑腻。
骨冷:形容荒凉、无人问津。
荒山:无人居住的山。
痴:深深的痴迷或专注。
人定:夜晚,静寂的时候。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萧索的自然风光画面。开篇“一桥夭矫界双湖”即设定了一个水景为主的意境,桥梁成为连接两湖的纽带,也是观察全景的最佳点。紧接着,“野径沿流到佛庐”展现出诗人行走在一条蜿蜒的小路上,随着溪流的方向直至一处佛教修行之所,这里既可能是一座寺庙,也可能是某种类似于佛龛的静修之地。
接下来的“石塔残灯犹闪烁”和“相家乔木已萧疏”则透露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衰败。古老的石塔上,可能是某种纪念性建筑,其上的灯火在夜晚依然闪烁,但这也许只是对过去光明的回忆;而相家(相传为某家族或姓氏)的大树现在已变得稀疏,这不仅是自然界生长周期的一部分,也隐含了历史的变迁和家族兴衰。
“苔封古井晴逾滑”、“骨冷荒山草不除”则进一步描绘出一幅荒凉而静谧的景象。古老的井口被青苔所覆盖,井水在晴朗的日子里依然清澈但又略显危险,因为长时间的疏于维护使其边缘变得滑不留手;荒山上的草木由于气候严酷而难以除去,这里的“骨冷”形象生动地传达出寒冷与坚硬的感觉。
最后,“长水法师痴□甚”、“□根人定欲何如”则引入了诗中的主体人物——一位可能居住在长水之滨的佛教修行者。这里的“痴”字用得非常妙,既可解为对佛法的专注与痴迷,也可理解为对世间万象的淡然与疏离;而“□根人定欲何如”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态度的一种询问或者是赞叹。这里的“□根人”可能指的是那些修行者,他们通过禅坐等方式来断绝世间的欲望,达到内心的宁静和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佛教文化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超然物外、追求精神平静的生活理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感示妹婿袁久堂三章·其一
急切望后途,谋意有所深。
敢云无田园,随在皆吾林。
江壖春卉残,夏绿暗已侵。
与子隔一阡,照屋同南岑。
忆昨子见过,我方步藤阴。
杯酒消日光,漫悦桑间禽。
江嘴横桔槔,农力辛苦任。
转复资其劳,坐食惭寸忱。
万命如枯禾,顾我安为霖?
裹褐不适用,时危贱璆琳。
体废身喜存,亦难缄口瘖。
夕阳横乱冈,相视悲崎崟。
妇病自春晚始剧至六月四日竟不复生感触所缘记以哀响都得二十三章焚之榇前以代诔哭·其十六
决绝复决绝,舌结无能辞。
我手揽汝腕,汝手搴我衣。
仰面视翁姑,低面视两儿。
有泪但盈眦,流短不到颐。
咄嗟斯何时,而我斯何为?
有汤沸我心,有雪沃我肌。
雪已冰汝心,汤不沃汝肌。
决绝复决绝,在目昏拉摧。
在灯无炷光,在炉无爇灰。
在室恸哭声,不知谁悲谁。
白日沈海西,既逝何从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