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色围春昼,书声杂暮溪。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英 薮 山 房 宋 /王 朝 佐 筑 室 傍 丹 梯 ,新 颜 手 自 题 。空 涵 龙 洞 雨 ,壁 污 燕 巢 泥 。树 色 围 春 昼 ,书 声 杂 暮 溪 。南 园 花 正 发 ,携 酒 听 莺 啼 。
- 翻译
- 在那红色阶梯旁建起新房,崭新的面貌亲手题写。
屋内仿佛包容着龙洞的雨声,墙壁上沾染了燕子筑巢的泥土。
春天的树色包围着白日,读书声与傍晚溪流的声音交织。
南园的花朵正盛开,我带着酒去聆听黄莺的鸣叫。
- 注释
- 筑室:建造房屋。
傍:靠着。
丹梯:红色的阶梯。
新颜:新面貌。
手自题:亲手题写。
空涵:仿佛包含。
龙洞雨:龙洞般的雨声。
壁污:墙壁被玷污。
燕巢泥:燕子筑巢留下的泥迹。
树色:树木的颜色。
春昼:春天的白天。
书声:读书声。
暮溪:傍晚的溪流。
南园:南边的花园。
花正发:花朵正盛开。
携酒:带着酒。
莺啼:黄莺的鸣叫。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英薮山上建造一处山房的景象和心情。开篇“筑室傍丹梯,新颜手自题”两句表明诗人亲手建造并装饰自己的小屋,这里的“新颜”指的是新的墙面或是新的装饰,而“手自题”则显示了诗人的个性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接着,“空涵龙洞雨,壁污燕巢泥”两句写出了山房所处环境的湿润。这里的“空涵龙洞雨”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场不见天日的细雨,而“壁污燕巢泥”则是对室内环境的一种刻画,既表现了自然界的侵蚀,也隐含着时间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意境。
第三句“我树色围春昼”中,“我树”可能指的是诗人亲手栽植或喜爱的树木,它们在春日里形成了一片绿荫,给人的感觉是生机勃勃和安宁自足。第四句“书声杂暮溪”,则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沉浸于书卷之中,即使到了傍晚时分,也不愿离开这份宁静,只是偶尔被远处溪水的声音所打扰。
最后,“南园花正发,携酒听莺啼”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这个山房里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喜悦。这里的“南园花正发”指的是春天南边的园中百花盛开,而“携酒听莺啼”则是诗人带着酒,静坐于此,聆听鸟鸣之声,以此享受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隐逸自适、与世无争的心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龙吟·其二和清江李侯士弘来寿
闲思十八年前,依稀正是公年纪。
铜驼陌上,乌衣巷口,臣清如水。
是处风筝,满城昼锦,儿郎俊伟。
但幅巾藜杖,低垂白鬓,用与绮、问何里。
最忆他年甘旨。也曾经、三仕三已。
至今结习,馀年未了,业多生绮。
安得滕廛,移将近市,长薰晋鄙。
望福星炯炯,西江千里,待公来社。
贺新郎·其十一
动地东风起。画桥西、绕溪桑柘,漫山桃李。
寂寂墙阴苍苔径,犹印前回屐齿。
惊岁月、飙驰云驶。
太息攀翻长亭树,是先生、手种今如此。
君不乐,欲何俟。傍人错会渊明意。
笑斯翁、皇皇汲汲,登山临水。
佳处径呼篮舆去,彷佛柴桑栗里。
从我者、门生儿子。
尝试平章先贤传,屈原醒、不似刘伶醉。
拼酩酊,卧花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