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近闻三首·其二》
《近闻三首·其二》全文
明 / 刘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近闻海地寇盗纵横

城邑传新破,舟车远行

朝廷初问将,阃府渐移兵

思见欃枪息,秋来江汉清。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朝廷(cháo tíng)的意思:指国家政权的中心,也可以指官方机构或政府。

城邑(chéng yì)的意思:指城市、都市。

海地(hǎi dì)的意思:比喻做事没有希望或没有可能。

淮海(huái hǎi)的意思:淮海是指淮河和长江之间的地区,也可以引申为广阔的平原或辽阔的海洋。

江汉(jiāng hàn)的意思:指江河的宽阔和汉水的湍急,比喻宽广的胸怀和奔放的气概。

近闻(jìn wén)的意思:指最近发生的事情,近期的新闻。

寇盗(kòu dào)的意思:指盗贼、强盗。

移兵(yí bīng)的意思:将军队从一个地方调动到另一个地方。

远行(yuǎn xíng)的意思:指离开家乡或原地去远方旅行、出使、出征等。

舟车(zhōu chē)的意思:指旅途中所需要的船和车,泛指出行的交通工具。

纵横(zòng héng)的意思:指能够在各种情况下灵活应对、自如行动的能力或者人物。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五言律诗《近闻三首(其二)》描绘了战乱时期淮海地区的动荡景象。诗中通过"寇盗各纵横"展现了贼寇横行无忌的混乱局面,"城邑传新破,舟车绝远行"进一步刻画了战争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交通阻断,城市遭到侵袭。

"朝廷初问将,阃府渐移兵"反映了朝廷对于平定叛乱的举措,开始调遣将领和军队,显示出对局势的应对。最后两句"思见欃枪息,秋来江汉清"表达了诗人期盼战争早日结束,天下太平,如同秋天江汉水清,象征着安宁与和平的到来。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战乱的残酷以及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具有鲜明的历史背景和深沉的情感内涵。

作者介绍

刘崧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五十

唯只一真心,三缘坐断谁升沉。

遂成十法界,六道轮回自障碍。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见怪不怪,其怪自坏。灵从何来,圣亦何在。

拄杖敲时灶堕摧,一片虚明绝中外。

(0)

偈二首·其一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

既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0)

秋日山行

半坞夕阳红树叶,一村鸡犬野人家。

牧童歌笑牛羊下,太古淳风尽属他。

(0)

谢刘纯父惠布

嘉树种木棉,天何厚八闽。

厥土不宜桑,蚕事殊艰辛。

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

江东得此种,亦可致富殷。

奈何来瘴疠,或者畏苍旻。

吾知饶信间,蚕月如岐邠。

儿童皆衣帛,岂但奉老亲。

妇女贱罗绮,卖丝买金银。

角齿不兼与,天道斯平均。

所以木棉利,不畀江东人。

避秦衣木叶,矧肯羞悬鹑。

天下有元德,孔融愿卜邻。

绨袍望不及,共裘心自仁。

赠我以两端,物意皆可珍。

洁白如雪积,丽密过棉纯。

羔缝不足贵,狐腋难拟伦。

絺纩皆作贡,此物不荐陈。

岂非神禹意,隐匿遗小民。

诗多草木名,笺疏徒谆谆。

国家无楚越,欲识固无因。

剪裁为大裘,穷冬胜三春。

拜嘉重感激,触物尤酸辛。

吁嗟彼寒谷,邹律今不神。

三宫坐穹庐,雨雪或十旬。

安得移此惠,飞到君王身。

塞上寒堕指,挟纩谁为温。

人各赐两端,费银二万斤。

大军四十万,谈笑却胡尘。

感君道义交,何异骨肉亲。

可与知者道,众人笑且嗔。

玉案未能报,琼琚情则真。

春秋二百年,币交几君臣。

季札有赠好,千古尚如新。

(0)

唐明皇游月宫

秦汉求仙事已非,等閒却遇月中妃。

如何不觅长生药,只记霓裳一曲归。

(0)

菩萨蛮·其九

樽前休话人生事。人生只合樽前醉。金盏大如船。

江城风雪天。绮窗灯自语。一夜芭蕉雨。

玉漏为谁长。枕衾残酒香。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