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峰栖雾逢僧湿,绝径穿云见虎閒。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岸帻(àn zé)的意思:指坐在岸上等待的人,比喻等待时机的人。
潺湲(chán yuán)的意思:形容水流声或声音轻柔、细腻。
翠巘(cuì yǎn)的意思:形容山势险峻。
路心(lù xīn)的意思:指在行走或做事时,心中始终保持警觉、警惕。
鸣泉(míng quán)的意思:指流水声如泉水般清脆悦耳。
千尺(qiān chǐ)的意思:形容高度很高或长度很长。
去路(qù lù)的意思:指前途或出路被堵塞,无法继续前进。
夕阳(xī yáng)的意思:夕阳是指太阳在西方下山的时候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或事物的衰落阶段。
下山(xià shān)的意思:下山指从山上下来,比喻摆脱困境、解决问题或者结束某种状态。
心知(xīn zhī)的意思:指内心深处明白、体会到的事情或道理。
岩石(yán shí)的意思:指坚固、稳定的事物或人。
竹林(zhú lín)的意思:指隐居山林、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慎中的诗《由大林寺寻讲经台因循香炉峰侧下山》描绘了作者在大林寺寻找讲经台的旅程。首句“千尺飞萝手自援”展现了山路险峻,藤萝缠绕,诗人需亲手攀援的场景,富有动态感。接下来的“鸣泉数处弄潺湲”则以泉水声为背景,增添了山间的宁静与生机。
“半峰栖雾逢僧湿,绝径穿云见虎閒”两句,通过雾气缭绕的山峰和偶然遇见的闲适老虎,描绘出神秘而幽深的山林环境,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探索之趣。诗人头戴巾帻,悠然行走在岩石和竹林之间,显得自在逍遥。
最后,“夕阳翠巘看尤好,去路心知是下山”以夕阳映照下的翠绿山峰作为收尾,既表达了对美景的留恋,也暗示了旅程即将结束。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行的体验,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