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由大林寺寻讲经台因循香炉峰侧下山》
《由大林寺寻讲经台因循香炉峰侧下山》全文
明 / 王慎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千尺飞萝手自援,鸣泉数处弄潺湲

半峰栖雾逢僧湿,绝径穿云见虎閒。

岸帻正宜岩石上,褰衣时傍竹林间。

夕阳翠巘看尤好,去路心知是下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岸帻(àn zé)的意思:指坐在岸上等待的人,比喻等待时机的人。

潺湲(chán yuán)的意思:形容水流声或声音轻柔、细腻。

翠巘(cuì yǎn)的意思:形容山势险峻。

路心(lù xīn)的意思:指在行走或做事时,心中始终保持警觉、警惕。

鸣泉(míng quán)的意思:指流水声如泉水般清脆悦耳。

千尺(qiān chǐ)的意思:形容高度很高或长度很长。

去路(qù lù)的意思:指前途或出路被堵塞,无法继续前进。

夕阳(xī yáng)的意思:夕阳是指太阳在西方下山的时候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或事物的衰落阶段。

下山(xià shān)的意思:下山指从山上下来,比喻摆脱困境、解决问题或者结束某种状态。

心知(xīn zhī)的意思:指内心深处明白、体会到的事情或道理。

岩石(yán shí)的意思:指坚固、稳定的事物或人。

竹林(zhú lín)的意思:指隐居山林、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慎中的诗《由大林寺寻讲经台因循香炉峰侧下山》描绘了作者在大林寺寻找讲经台的旅程。首句“千尺飞萝手自援”展现了山路险峻,藤萝缠绕,诗人需亲手攀援的场景,富有动态感。接下来的“鸣泉数处弄潺湲”则以泉水声为背景,增添了山间的宁静与生机。

“半峰栖雾逢僧湿,绝径穿云见虎閒”两句,通过雾气缭绕的山峰和偶然遇见的闲适老虎,描绘出神秘而幽深的山林环境,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探索之趣。诗人头戴巾帻,悠然行走在岩石和竹林之间,显得自在逍遥。

最后,“夕阳翠巘看尤好,去路心知是下山”以夕阳映照下的翠绿山峰作为收尾,既表达了对美景的留恋,也暗示了旅程即将结束。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行的体验,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作者介绍
王慎中

王慎中
朝代:明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猜你喜欢

游白水寺

几曲晴纱不受尘,望中云近绿杨津。

峰腰屏足疑无地,谷口闻声忽有人。

静爱寺山青隐隐,圣传池水白粼粼。

同来宗契兼乡契,病酒无妨更一巡。

(0)

大坂往返得诗十绝·其八观蓉峰先生存藁

满架遗书墨尚新,立言真不愧先民。

后生学问曾何似,也作青宫辅导臣。

(0)

送陆顺之赴南京户部主事·其一

征辔纷纷罥柳枝,喜君今日拜恩辞。

短亭残暑仍挥箑,久客多情屡荐卮。

辇下文章推甲第,江南财赋属留司。

两京子部皆珍选,好在诸贤答盛时。

(0)

过分水庙戏成棹歌六章·其四

东岸人家开饭奁,西岸人家垂酒帘。

传道行人莫轻买,今年沽价十分添。

(0)

池河驿山行二首·其一

隔宿风销野际,登时日出林端。

牛羊自占坡暖,鹅鸭不知水寒。

(0)

哭金怀用表兄·其三

处世多存厚,眼前谁似君。

老年兄弟行,一泪死生分。

故宅迷秋水,新阡拥暮云。

勒碑吾自任,未敢谢无文。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