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朝班(cháo bān)的意思:指早晨上班,也泛指每天定时上班。
凤历(fèng lì)的意思:指人的一生中历经坎坷,最终获得成功或辉煌的经历。
风烟(fēng yān)的意思:指战争、动乱中的烽烟和战火。
皇图(huáng tú)的意思:指帝王的图谋和计划。
稽山(jī shān)的意思:稽山指的是高山,也可以用来比喻事物的困难或障碍。
倔强(jué jiàng)的意思:形容人固执、不易屈服的性格。
立朝(lì cháo)的意思:指一个人能够执掌朝政,成为朝廷的重要官员。
露布(lù bù)的意思:指事情被暴露出来,无法再隐瞒。
千官(qiān guān)的意思:指官员众多,数量庞大。
戎服(róng fú)的意思:指古代武士、将军所穿的军服,也泛指军装。
潼关(tóng guān)的意思:指担心、忧虑的心情。
蛙声(wā shēng)的意思:指平凡而不起眼的声音或言语。
王师(wáng shī)的意思:指帝王的军队,也泛指强大的军队。
魏阙(wèi quē)的意思:指人才被埋没,没有得到发挥的机会。
讴歌(ōu gē)的意思:赞美、歌颂
玉帛(yù bó)的意思:指珍贵的礼物,也用来形容极其珍贵的东西。
早晚(zǎo wǎn)的意思:指时间迟早会到来,表示某种情况或结果无论如何都会发生。
- 翻译
- 三年以来,玉帛频繁送往稽山,大批骑兵越过长江逐渐北归。
边塞的风尘与朝廷相连,众多官员身着军装在朝堂列队站立。
在庆祝皇朝繁荣和皇帝寿辰的歌声中,偶尔传来蛙鸣的不协调声音。
捷报再传,前线已获大胜,我军何时能攻克潼关,凯旋而归?
- 注释
- 玉帛:古代用于祭祀或进贡的丝织品,象征和平与尊贵。
稽山:古代中国东南的名山,此处代指江南地区。
魏阙:古代宫殿前的高台,代指朝廷。
露布:古代传递紧急军情的文书,公开张贴。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宏大的军事行动和胜利庆典的景象,通过对自然风光与人文活动的精彩描述,展示了诗人雄浑的笔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年玉帛走稽山,万骑凌江稍北还。" 这两句以宏伟的画面开篇,"三年玉帛"指的是皇帝颁发的诏书或是用玉制成的信物,这里象征着皇权的传达和军事行动的神圣性。"走稽山"表明这场行动规模庞大而且是在边疆地区进行,而"万骑凌江稍北还"则描绘了一幅壮观的战马回师图,显示出军队强大的实力和战斗力的恢复。
"绝塞风烟连魏阙,千官戎服立朝班。" 这两句诗进一步加深了边疆地区的荒凉气息,同时也突出了朝廷官员们以戎装迎接战胜回归的场景,显示出国家机器的运转和对战争胜利的重视。
"皇图凤历讴歌里,紫色蛙声倔强间。" 这两句诗中的"皇图凤历"指的是帝王的图书或是象征帝位的凤凰,这里与"讴歌"相结合,意味着朝廷对这场胜利的庆祝和颂扬。而"紫色蛙声倔强间"则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通过蛙鸣的声音增添了一种生机与活力,也反映出诗人对大自然细微之处的观察。
"露布更传原上捷,王师早晚下潼关。" 最后两句诗则是对军事行动最后胜利的总结和展望。"露布"指的是战报或捷报,这里表明消息迅速传递,显示出信息网络的有效性。而"原上捷"则强调了这次战斗的成功和迅速。"王师早晚下潼关"预示着军队即将进发的新任务,以及对未来行动的信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战争场景的交织,展现了一种国家权力、军事胜利以及庆典氛围的壮观景象,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边疆战役的关注和国家安全的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