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韩侍郎庭中芍药盛开》
《韩侍郎庭中芍药盛开》全文
明 / 王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露浥红香湿未乾,绿阴深静护彫阑。

频来未许重门掩,色重谁将碎锦攒。

剪伐无心还比召,带围有兆亦同韩。

道人自是忘情者,莫作当年侍史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带围(dài wéi)的意思:指被包围或围绕着,形容陷入困境或受到限制。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道人(dào ren)的意思:道人指的是修行道德修养的人,也可以指道德高尚的人。

红香(hóng xiāng)的意思:形容家境富裕,生活富足。

剪伐(jiǎn fá)的意思:指剪除、砍伐,比喻铲除恶势力或消除害群之马。

侍史(shì shǐ)的意思:指侍奉官吏,为官员提供帮助和服务。

碎锦(suì jǐn)的意思:指颜色杂乱、花纹繁复的锦缎。

忘情(wàng qíng)的意思:指因极度激动或感动而忘记了自己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无心(wú xīn)的意思:没有心思或意愿去做某事

许重(xǔ zhòng)的意思:形容人品德高尚,值得尊重。

阴深(yīn shēn)的意思:形容暗藏着危险、阴险狡诈的情况或人物。

重门(zhòng mén)的意思:指重要的门户,比喻重要的地方或重要的人物。

自是(zì shì)的意思:自然是如此,毫无疑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韩侍郎庭院中盛开的芍药花,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花朵的娇艳与生机。首句“露浥红香湿未乾”,生动地描绘了清晨露水滋润下的芍药花瓣,仿佛还带着湿润的香气,未完全干涸,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绿阴深静护彫阑”一句,通过绿色的树荫和雕栏的衬托,进一步渲染了芍药花生长的环境,显得幽静而雅致。

“频来未许重门掩”表达了芍药花的美丽吸引着人们频繁前来观赏,以至于主人不得不让门常开,不欲将其美景封闭。“色重谁将碎锦攒”则赞美了花朵色彩的丰富与鲜艳,如同将多色的锦缎聚集在一起,令人叹为观止。

“剪伐无心还比召,带围有兆亦同韩”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芍药花与历史人物相联系,暗示了花朵的生长与繁荣也像历史上的英雄一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和影响。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历史的思考。

最后,“道人自是忘情者,莫作当年侍史看”一句,点明了诗人并非仅仅在欣赏花朵,更是在借花喻人,表达自己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态度,同时也提醒读者不要仅从表面去解读花木之美,而应深入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哲理与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芍药花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也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哲学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朝代:明   字:济之   号:守溪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50—1524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猜你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三

飞雪断道冰成梁,侯家炽炭雕玉房。

蟠龙吐耀虎喙张,熊蹲豹踯争低昂。

攒峦丛崿射朱光,丹霞翠雾飘奇香。

美人四向回明珰,雪山冰谷晞太阳。

星躔奔走不得止,奄忽双燕栖虹梁。

风台露榭生光饰,死灰弃置参与商。

盛时一去贵反贱,桃笙葵扇安可当。

(0)

山居诗二十四首·其五

鞭后从他素发兼,涌清奔碧冷侵帘。

高奇章句无人爱,澹泊身心举世嫌。

白石桥高吟不足,红霞影暖卧无厌。

居山别有非山意,莫错将予比宋纤。

(0)

华清宫

殿角钟残立宿鸦,朝元归驾望无涯。

香泉空浸宫前草,未到春时争发花。

(0)

相和歌辞.陌上桑

皓齿还如贝色含,长眉亦似烟华贴。

邻娃尽著绣裆襦,独自提筐采蚕叶。

(0)

投从叔补阙

吾宗不谒谒诗宗,常仰门风继国风。

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

其来虽愧源流浅,所得须怜雅颂同。

三十年吟到今日,不妨私荐亦成公。

(0)

闻高常侍亡

归朝不相见,蜀使忽传亡。

虚历金华省,何殊地下郎。

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

独步诗名在,秪令故旧伤。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