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堂诗·其三中洲草堂》全文
-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子升所作,题为《三堂诗(其三)中洲草堂》。诗中通过“夷犹”、“栖息”、“卢鸿业”、“非同泽畔心”等词语,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远离尘嚣的意境。
“夷犹君莫问”,开篇即以“夷犹”二字描绘出一种悠然自得、不急不躁的生活态度,劝诫他人不必多问,暗示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超脱。“栖息草堂深”,进一步点明了诗人的居住环境——草堂深处,隐喻着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内心的避世之意。
“自有卢鸿业”,借用了唐代著名画家卢鸿的典故,暗指诗人的艺术追求和生活情趣,与卢鸿一样,诗人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自由与独立,而非世俗的功名利禄。“非同泽畔心”,则强调了诗人与那些汲汲于名利、身处困境中的人不同,表达了诗人对高尚情操和独立人格的坚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体现了明末清初文人对于自我价值的思考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其一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
鸟哢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答庞参军 其五
昔我云别,仓庚载鸣;今也遇之,霰雪飘零。
大藩有命,作使上京;岂忘宴安?
王事靡宁。
咏贫士 其四
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
一旦寿命尽,弊服仍不周。
岂不知其极,非道故无忧。
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俦。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