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透云门最上关,偶将馀习托高閒。
君归若遇衡中老,应恨罗浮未尽攀。
不离(bù lí)的意思:不分离、不离开
大师(dà shī)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内极具造诣、技艺高超的人。
孤掌(gū zhǎng)的意思:形容孤立无助,独自奋斗。
何妨(hé fáng)的意思:没有必要担心或阻止,表示无妨。
来往(lái wǎng)的意思:互相往来、交流
罗浮(luó fú)的意思:形容事物美丽多姿、繁华盛大。
片云(piàn yún)的意思:指天空中孤立的一片云彩,也比喻孤立无援或独自一人。
浅深(qiǎn shēn)的意思:形容程度浅或深。
全豹(quán bào)的意思:形容全身都有斑纹的豹子,比喻事物的全貌或全面的情况。
未易(wèi yì)的意思:指事物未经改变或未经易变,保持原状。
一斑(yī bān)的意思:从一个细节或者一个方面可以推断出整体的情况或者特征。
圆月(yuán yuè)的意思:指月亮的形状圆满明亮,也比喻事物的完美和美好。
云门(yún mén)的意思:指门上有云气,形容宏伟壮丽的建筑。
云来(yún lái)的意思:指事情或情况突然发生或出现。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成鹫所作的《送十洲师还南岳》。诗中以“已透云门最上关”开篇,描绘了高僧修行之地的神秘与高远,暗示了高僧修为之深。接着,“偶将馀习托高閒”一句,表达了高僧在修行之余,仍不忘将余下的修行习惯寄托于宁静之中,体现了其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大师未易鸣孤掌,全豹何妨见一斑”两句,运用比喻手法,以“大师”比作“孤掌”,以“全豹”比作“一斑”,形象地说明了大智慧者虽处孤境,却能洞察全局,不需全面展示也能显露出其非凡之处。这反映了诗人对高僧智慧的高度赞赏。
“圆月浅深同湛水,片云来往不离山”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时间和空间的交融,暗示了高僧修行的境界如同月映水、云绕山,既深且广,又静且动,充满了和谐与统一之美。
最后,“君归若遇衡中老,应恨罗浮未尽攀”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离去的不舍。诗人想象着如果再次相遇,定会为未能深入探寻高僧的智慧而感到遗憾,进一步突出了高僧在诗人眼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高僧修行生活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寓意的表达,展现了对高僧智慧、修为及人格魅力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高僧离去的惋惜之情。
初阳改岁运,积雨晨将疏。
微和兆春育,云物薄向舒。
清濑散幽汀,佳禽语荆芜。
飘梅藉苔径,丛竹横交疏。
池萍敛稚绿,密藻含清漪。
玩理足自悦,物情岂无馀。
年更愧齿长,钝学终焉如。
向晦惟慎独,绅言良足书。
闲居爱重九,使我念陶生。
但取杯中物,不贪身后名。
季秋霜始降,向晚月初明。
草际乱虫语,林梢残叶声。
疏篱采丛菊,小嚼扶衰龄。
美酒既满樽,一吟还一倾。
田园自可乐,圭衮何足荣。
贵贱各有志,好恶吾无情。
所以君子怀,悠哉岁功成。
十年不到豫章城,锁蛟宫中新水生。
澹台祠下日乍午,触热更上聘君亭。
聘君亭前无乱蛙,此事或有非人誇。
聘君高风自千载,况有湖水明丹霞。
望中西山青似幕,参差开彻芙蓉花。
登高揽胜兴未已,柳风吹天凉似洗。
青眼故人殊已稀,慨慷更读南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