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任价玉馆东园十题.书华光墨梅》
《任价玉馆东园十题.书华光墨梅》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古风

一枝清妍,交枝更媚妩

见之已愁绝,那复隔烟雨。

钱塘千顷春,想见西津渡

他日南屏,莫忘孤山路。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愁绝(chóu jué)的意思:极度忧愁,悲伤到极点

孤山(gū shān)的意思:指孤立的山峰或独立的山岭,也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社会中孤独无助。

津渡(jīn dù)的意思:指过河、过水,也指渡口。

媚妩(mèi wǔ)的意思:形容女子的仪态娇媚、妩媚动人。

南屏(nán píng)的意思:指居高临下的位置,也指高层次的学问或见识。

千顷(qiān qǐng)的意思:形容广阔无边的景象或规模。

清妍(qīng yán)的意思:形容容貌美丽清秀。

山路(shān lù)的意思:比喻困难险阻的道路。

他日(tā rì)的意思:指将来的日子,将来的某一天。

想见(xiǎng jiàn)的意思:希望见到某人或某物。

一枝(yī zhī)的意思:指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一支。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墨梅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魅力与意境。首句“一枝已清妍,交枝更媚妩”以“清妍”和“媚妩”两个词,分别形容单枝与交枝的梅花,前者清雅脱俗,后者则更加娇美动人,形象地勾勒出梅花的形态之美。

接着,“见之已愁绝,那复隔烟雨”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梅花之美的赞叹,也暗示了梅花在烟雨中的朦胧美,使得这份美丽更加难以忘怀,仿佛即使隔着烟雨也能感受到其绝世风姿。

“钱塘千顷春,想见西津渡”则将视线从眼前的梅花扩展至更广阔的春色之中,想象着钱塘江畔的春意盎然,以及西津渡口的景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景的向往与期待。

最后,“他日到南屏,莫忘孤山路”两句,预设了一个未来之约,邀请友人一同前往南屏山,特别提醒不要忘记经过的孤山路,既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也蕴含了对自然美景的共同追寻与珍惜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墨梅的自然之美,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期待,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赋得蒲鞭送郑希玉出守宁波

鞭朴古教刑,岂必伤肤肌。

末流恣惨酷,寻常视疮痍。

卓哉南阳守,编蒲以代之。

责过示耻辱,安用箠楚为。

微物不盈握,仁风浩无涯。

馀馨播青史,百世犹可师。

使君领郡符,出牧东海隅。

临民慎推恕,前修以为期。

(0)

为谢良翰题玉山草堂

众壑结苍翠,一峰淩紫云。

传云昔达人,于此避垢氛。

山空无鹤驭,石老空苔纹。

之子构草堂,长年慕清芬。

松风夜谡谡,萝月秋纷纷。

种木缘古崖,翻书落香芸。

门无俗客到,榻许山人分。

兹晨鸰鹗荐,远谢麋鹿群。

为赴苍生期,奚惭北山文。

公馀睇旧隐,云气还氤氲。

(0)

桃根接梅

未见东风著小桃,先看蓓蕾绽红椒。

种从王母来时度,魂向罗浮梦里招。

妙夺天香回造化,巧将雪色补娇娆。

一声铁笛春归也,回首秦源道路遥。

(0)

题五雁图

薛生三凤世所稀,荀氏八龙殊绝奇。

郭家兄弟称五雁,孝友尤为人共推。

当时八月惊飙起,五雁分飞隔空水。

十月天清五雁归,相呼相唤芦花里。

我识郭家五弟兄,早学书诗俱令名。

开图见雁发深感,万里长江无限情。

我今试与五雁语,从兹休落潇湘去。

潇湘水深多网罟,明年花发玉阶春。

玉阶鸳鹭多如云,愿汝飞去同为群。

(0)

题画

窈窕双青蛾,流盼瑶台鹤。

自怨锁芳尘,似欲溯寥廓。

(0)

次陈彦博博士寒斋四咏韵·其一烧灯看书

穷经夜焚膏,晷短叹冬日。

孤影恋馀光,趺坐寒斋寂。

冥思圣途远,时迈恐无及。

假寐竟忘疲,匡床散缥帙。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