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残秋(cán qiū)的意思:指秋季接近尾声,天气渐冷,景色逐渐凋零的时候。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凤髻(fèng jì)的意思:凤髻是指女子盘起的髻发,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和端庄。
淋铃(lín líng)的意思:形容雨水下得很大,声音像敲铃一样清脆。
罗袜(luó wà)的意思:指袜子上的花纹错综复杂、杂乱无章,比喻事物纷繁复杂,杂乱无章。
七夕(qī xī)的意思:指农历七月初七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乞巧节”。在这一天,有许多浪漫的传说和习俗,主要以庆祝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为背景。
倾城(qīng chéng)的意思:形容女子容貌极美,美得令人心动。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深盟(shēn méng)的意思:深厚的盟约或联盟
钿合(diàn hé)的意思:指事物相互补充,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
无声(wú shēng)的意思:没有声音或没有发出声音。
羽衣(yǔ yī)的意思:指仙人披着的羽衣,比喻高贵、神圣的衣服或身份。
雨淋铃(yǔ lín líng)的意思:形容雨点落在铃上发出的声音,比喻有人受到指责或批评。
- 注释
-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此调有平仄两体。
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
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凤髻(jì)抛残:谓凤髻散乱。
比喻为爱妻逝去,掩埋了。
凤髻: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型。
唐宇文氏《妆台记》载:“周文王于髻上加珠翠翘花,傅之铅粉,其髻高名曰凤髻。
”此处借指亡妻。
湿月:湿润之月。
形容月亮给人以湿润的感觉。
羽衣:原指鸟羽毛所织之衣,后代指道士或神仙所著之衣,此处借指神仙。
钿(diàn)合:镶有金、银、玉、贝等之首饰合。
古代常以之作为表示爱情的信物。
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罗袜:丝罗织成之袜。
此处代指亡妻的遗物。
倾城,美女之代称,语出《汉书·外戚传上·李夫人》。
这里代指亡妻。
雨淋铃:即雨霖铃。
唐教坊曲名。
据唐郑处诲《唐明皇杂录补遗》云:“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
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这里是说亡妻已逝,如今唯有自己空自怅痛了。
- 翻译
- 凤髻散乱,枯黄的秋草到处生长。天上的月亮给人湿润的感觉,好像哭过一般,冰冷没有声息。当年每逢七夕之夜,我们都在月下互诉着山盟海誓。而今,只剩我一个人伴着寒月哭泣。
原来相信仙人可以传递亡妻的信物,但后悔的是她的遗物都与她一同埋葬了。亡妻已逝,如今唯有自己空自怅痛了,凭吊美好的曾经。
-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夜的画面,女子的发饰在秋风中散乱,如同秋草般凋零,高大的梧桐树上挂着湿漉漉的月光,显得寂静而凄冷。诗人回忆起往昔七夕之夜的深深盟誓,那时的承诺如今似乎遥不可及。他懊悔自己曾轻易相信了神秘的羽衣和钿合金钗的传说,仿佛这些象征着爱情的物品已无法挽回逝去的爱情,就像那罗袜轻尘的女子已经香消玉殒。最后,词人感叹世间只剩下那凄凉的《雨淋铃》曲调,空留遗憾在人间回荡。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永遇乐·其一
鸳瓦霜明,绣帘烟暖,和气容与。
云想衣裳,风清环佩,拥翠娥扶步。
蓬山远别,仙班知是,有客旧同俦侣。
朅来到、人间又也,爱他相门荣遇。
清秋菊在,小春梅绽,正是年华好处。
酒满瑶觞,歌翻金缕,莫放行云去。
已随夫贵,仍因儿显,两国看封齐楚。
此时对、生朝听我,却称寿语。
秋衣
晨兴换新衣,视身忽潜愕。
腹皮皱百摺,髀肉宽一握。
沈痾两年馀,衰体半标落。
且留宿尘垢,莫遣新澡濯。
未澡体尚肥,既濯肌转削。
无发已是僧,有骨不如鹤。
明年方八十,似觉九十著。
寡食幸自清,辟谷底须学。
便可作飞仙,御风上云幕。
如何肥瘠想,犹有秋衣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