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诗》全文
- 鉴赏
这首诗以炉火为喻,探讨了事物发展变化与时间、环境的关系,以及君子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准则。
首句“近冬附火为泰火”,描绘了冬季接近时,人们依靠炉火取暖,象征着在逆境或困难时期寻求温暖与安全。这里的“泰火”既指温暖的炉火,也暗含了稳定与安宁的寓意。
次句“透春拥炉成否炉”,则转而描述春天到来,天气转暖,人们不再需要炉火,甚至可能将炉火视为多余的负担。“否炉”一词,既是对炉火的否定,也暗示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性与适时性。
接着,“用否随时有轻重”,强调了事物使用与否应根据当前的时间和环境来决定,体现了顺应自然、因时制宜的生活智慧。
最后,“进身君子合知无”提出,作为君子,应当懂得如何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适时进退,保持谦逊与明智,不固执于形式或传统,而是追求实质上的进步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炉火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巧妙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以及个人在不同情境下应有的态度与行为准则,富有哲理性和启示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洞仙歌.次李伯纪韵
残烟薄雾,仗东风排遣。收拾轻寒做轻暖。
问墙隅屋角,多少青红,春不语,行处随人近远。
穿帘花影乱。金鸭香温,幽梦醒时午禽啭。
任抛书推枕,嚼蕊攀条,暗消了、清愁一半。
且莫放、浮云蔽晴晖,怕惹起羁人,望中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