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难镌志,庵荒少送车。
《澜湍送葬一首》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澜 湍 送 葬 一 首 宋 /刘 克 庄 幽 室 朝 方 闭 ,禅 房 夕 已 虚 。反 虞 儿 草 草 ,受 吊 女 呱 呱 。石 小 难 镌 志 ,庵 荒 少 送 车 。老 夫 诗 与 诔 ,泉 下 亦 舌 无 。
- 翻译
- 清晨的静室紧闭着门,傍晚的禅房空无一人。
反而担心孩子草率行事,婴儿哭声凄切似在哀悼。
墓碑上的字迹因石块太小难以刻写,破旧的小庵鲜有人来祭奠车辆。
我这老夫的诗篇和诔文,想来坟墓之下也无法再读了。
- 注释
- 幽室:静室。
朝:清晨。
方:正。
闭:关闭。
禅房:修行者的房间。
夕:傍晚。
已:已经。
虚:空。
反虞:反而忧虑。
儿:孩子。
草草:草率。
受吊:接受吊唁。
女:婴儿。
呱呱:婴儿哭声。
石小:石块小。
难:难以。
镌志:刻字。
庵:小庙。
荒:荒废。
少:很少。
送:祭奠。
老夫:我这老者。
诗:诗篇。
诔:诔文。
泉下:坟墓之下。
无:无法。
-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逝者哀思和生活现状感慨的诗歌。"幽室朝方闭,禅房夕已虚"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空寂的情景,暗示了主人公或是被送葬者的生活空间已经关闭,而寺庙中的晚间也显得空旷无人。
"反虞儿草草,受吊女呱呱"则表现了对逝者的一种哀悼之情。这里的“虞”有挽回亡魂之意,“反虞”意味着送葬的举动,而“草草”和“呱呱”形容送葬时家属或亲友悲痛欲绝的声音,表现了深切的哀思。
"石小难镌志,庵荒少送车"中,“石小”可能指的是墓碑不大,而“镌志”则是刻记逝者的生平事迹。这里作者感叹于墓碑上难以完全铭刻逝者的一生,而“庵荒”形容寺庙的荒凉,"少送车"可能意味着送葬之人不多,反映了一个孤独而凄凉的情景。
最后,“老夫诗与诔,泉下亦知无”则是作者以诗来寄托哀思,并表达对逝者生平和自己心境的一种超脱。"老夫"指的是年迈的自己,而“泉下”象征着地下之处,即逝者的安息之所,通过这句话,作者传递了一种无论是诗歌还是哀悼之词,在生命终结后都归于虚无的哲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