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花园蝶瘦,春稻野鸠肥。
涧水流长静,山云困不飞。
沿溪行已倦,拂石坐苔矶。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登山的宁静与自然之美。首句“矗地四千尺,神仙在翠微”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山峰之高峻,仿佛连神仙也隐居于此,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秋花园蝶瘦,春稻野鸠肥”对比了季节更迭对自然生态的影响,蝴蝶在秋天显得瘦弱,而春天的稻田中野鸠则显得丰腴,生动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循环。
“涧水流长静,山云困不飞”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静谧景象,流水潺潺,山云似乎也被这静谧所困,无法飘动,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意境。最后,“沿溪行已倦,拂石坐苔矶”表达了诗人登山后的疲惫与满足,选择在溪边的石头上坐下,享受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登山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描绘得淋漓尽致,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深赞叹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池塘过雨,林阴催晚,流水数里绉玉。
扁舟一叶秋俱远,摇曳柳枝疏影,竹枝新曲。
冰镜无尘留客住,待野鹭闲鸥同宿。
看极浦、几点渔灯,伴夜静人独。
曾记垂虹泛棹,红儿低唱,细和参差横竹。
紫云前度,碧云今夕,旧梦游仙重续。
望天高露迥,树杪烟鬟洞庭绿。
清凉界、醉醒都好,戏采荷珠,归来衣袖馥。
临江萧寺夕阳中。垂柳舣孤篷。
幽廊细径无人到,透春信、偏有东风。
天女散成,维摩拈出,色相总难空。
华严七宝斗玲珑。喷作杜鹃红。
茶烟未许禅心定,又堆起、锦怅珠丛。
巾上唾痕,衫边啼晕,应与此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