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英宗皇帝挽歌辞三首·其二》
《英宗皇帝挽歌辞三首·其二》全文
宋 / 司马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虹瑞流朱邸童髦紫宸

简心天与子,授位知人

学古功时敏,钩深道日新。

宜然百载民物威神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载(bǎi zǎi)的意思:百年

道日(dào rì)的意思:指道德修养高尚、品行端正,日子过得很好。

钩深(gōu shēn)的意思:形容人陷入深不可测的境地,无法自拔。

简心(jiǎn xīn)的意思:心思简单,不复杂。

民物(mín wù)的意思:指人民和物质,即人和物。

日新(rì xīn)的意思:每天都有新的进步或变化。

三百(sān bǎi)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或程度非常大。

授位(shòu wèi)的意思:指授予官职、封爵或任命重要职务。

童髦(tóng máo)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头发柔软、稀疏,形容年少无知、稚气可爱。

威神(wēi shén)的意思:形容威武神奇,力量强大,威严无比。

学古(xué gǔ)的意思:学习古代的知识和经验。

宜然(yí rán)的意思:适合、相宜

知人(zhī rén)的意思:了解人的性格和能力,并恰当地安排工作或职位。

朱邸(zhū dǐ)的意思:指官员的官邸或官署。

紫宸(zǐ chén)的意思:指皇帝居住或办公的地方,也泛指帝王的宫殿。

注释
虹:彩虹。
瑞:吉祥。
流:降临。
朱邸:朱红色的府邸。
童髦:孩童和少年。
侍:侍奉。
紫宸:紫色的宫殿。
简心:简单的心。
天与子:上天赋予。
授位:授予高位。
帝知人:帝王赏识人的才能。
学古功:学习古代智慧。
时敏:时刻勤勉。
钩深:深入探究。
道日新:道理每天都有新领悟。
宜然:适宜而久长。
三百载:三百年的治理。
民物:人民和万物。
仰威神:仰赖威严和神明般的德行。
翻译
彩虹般的祥瑞降临在朱红色的府邸,孩童和少年侍奉在紫色的宫殿。
上天赋予你一颗简单而忠诚的心,帝王赏识你的才能,授予你高位。
你学习古代的智慧,时刻勤勉,深入探究的道理每天都有新的领悟。
如此长久的治理,三百年的和谐,人民和万物都仰赖你的威严和神明般的德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祥瑞盛开的景象,虹瑞流朱邸、童髦侍紫宸,表达了君主得道、国家昌盛之意。简心天与子,授位帝知人,则是赞美君主用心良苦,能够识别人才并加以任用。学古功时敏,钩深道日新,显示出帝王不断学习古代圣哲的智慧,不断求新的治国理念。宜然三百载,民物仰威神,预示了国家长久安稳,人民敬仰君主的威仪神明。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篇颂扬君主、歌功德政的作品,通过对祥瑞景象的描绘和对帝王美德的赞誉,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君主及其治国理念的推崇。

作者介绍
司马光

司马光
朝代:宋   字:君实   号:迂叟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生辰: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猜你喜欢

即事·其一

庭树惟栖雪,窗虚瞑色寒。

息交疏茗碗,知味爱蔬盘。

未信乾坤息,宁期旦暮安。

冰齑兼淡粥,深愧腐儒餐。

(0)

同姜庵听歌并寄询先七弟上海·其一

啁啾百鸟凤孤鸣,蹀躞三挝气未平。

寒日馀姿染清泪,万方一概洗歌声。

慰君哀乐残生感,惜我苍凉绝塞行。

为报江南少年叔,柳枝怨断不胜情。

(0)

和苏堪夜饮三首·其一

一世难逢了了人,尊前说饼最清新。

韭黄生菜兼冰雪,便与平章作好春。

(0)

寄立之

山情粥味两无厌,舒卷惟君道可兼。

横览共悲人落落,高谈犹起我奄奄。

意中龙象神如接,膜外鸡虫事已纤。

但惜自身足康济,策勋空守戒香严。

(0)

岁暮

世味残生尽,沉醰尚可寻。

梦中慈母面,岁晚故人心。

一往悲长负,难言剩苦吟。

应输早梅候,红萼占春深。

(0)

秋怀三首·其一

微窍沸天地,百虫为一吟。

喧夺万籁寂,气噤龙象瘖。

长夜何怨诅,切切终古深。

意欲驻冥晦,日月不照临。

露气裹重茧,九幽载俱沉。

天既非昔秋,予亦违夙心。

残釭对凄警,横臆蛾萧森。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