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牧亭秋色》
《牧亭秋色》全文
宋 / 吴柔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丹枫酣霜压林丘,黄叶老尽西头

不应蔓草漠漠,并作粉绘苍山秋。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íngqiū
sòng / róushèng

dānfēnghānshuānglínqiūhuánglǎojìnyán西tóu

yìngmàncǎoyānbìngzuòfěnhuìcāngshānqiū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应(bù yīng)的意思:不应指的是不应该,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是不应该发生或存在的。

苍山(cāng shān)的意思:指高大险峻的山岭,也可用来形容人的气概高峻。

丹枫(dān fēng)的意思:形容枫叶的颜色鲜红。

粉绘(fěn huì)的意思:形容画得精细、细腻。

老尽(lǎo jìn)的意思:形容人年老体衰,力量耗尽。

林丘(lín qiū)的意思:形容山林茂密,景色优美。

蔓草(màn cǎo)的意思:指无法控制、无法根除的问题或隐患。

漠漠(mò mò)的意思:形容景色模糊、朦胧不清。

西头(xī tóu)的意思:西头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方向或位置向西。也可以表示事物的起点或边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山林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美景的赞美之情。

首句“丹枫酣霜压林丘”中,“丹枫”指的是枫树,它们在秋天变成红色,像是被酒浸泡过一样。这里的“酣霜”形容了枫叶在秋风中的姿态,给人一种生机勃勃、鲜艳欲滴的感觉。这些枫叶覆盖着林丘,营造出一片红色的海洋。

紧接着,“黄叶老尽岩西头”则描绘了另一番景象。“黄叶”指的是其他树木在秋天变黄凋落的情形,而“老尽岩西头”则表明这些黄叶已经被风吹到山岩的西侧堆积起来,形成一片金色的海洋。这里的“老尽”意味着叶子完全成熟,也隐含了时间流逝、事物更新的意境。

第三句“不应蔓草烟漠漠”,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秋天景色独特的情感。“不应”表明诗人并不满足于平凡普通的事物,而是追求更为特别和深邃的美。这里的“蔓草”指的是一般的野草,它们在秋天也会有烟雾缭绕,但这种景色被形容为“漠漠”,显得平淡无奇。

最后一句“并作粉绘苍山秋”,则揭示了诗人对于美好景色的艺术追求。诗人希望将这般美好的秋天景致,如同用粉画一样细腻地描绘出来,赋予它们永恒的生命。这里的“并作”表明对美景的高度重视和艺术创作的渴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色的精细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以及对艺术创作的高尚追求。

作者介绍

吴柔胜
朝代:宋

(1154—1224)宁国宣城人,字胜之。孝宗淳熙八年进士。差嘉兴教授。为御史劾救荒擅放田租,且主朱熹之学,由是闲居十余年。宁宗嘉定初迁国子正,始以朱熹《四书》教诸生。迁太学博士、司农寺丞。出知随州,改湖北运判兼知鄂州,救荒全活不可胜计。后以秘阁修撰奉祠。卒谥正肃。
猜你喜欢

巫山一段云

塞北三年转,天西万里回。飘飘云驾渐东来。

无不笑颜开。道德峥嵘功大。行满决超三界。

十方仙子行功圆。得见太平年。

(0)

无俗念.论性

腾今跨古,这灵明觉性,本无亏少。

个个圆成谁肯认,逐境迷迷颠倒。

万种施为,千般做造,都向心头了。

些儿玄妙,问君何日知道。

不入无相玄门,浮名难舍,贪看闲花草。

口解清谈心未悟,不觉轮回来到。

好契真机,惊回幻梦,自在游三岛。

长生有分,永超人世衰老。

(0)

采桑子.记西湖旧游

水西山北閒游处,翠盖招凉。红袖拈香。

雁外鸥边易夕阳。石床自扫松阴冷,卧想秋江。

几许清狂。潘鬓年来也自霜。

(0)

西江月

骨相匿犀秀发,精神耸鹤孤高。少年事业富伊皋。

便向中书书考。肘后不传丹诀,眉间新长修毛。

一壶春色宴蟠桃。□介归荣忠孝。

(0)

水龙吟

汉家金粟堆空,玉花惊见天池种。

并州画角,回肠凄断,清霜晓弄。

世事浮云,白衣苍狗,知谁搏空。

恨北平老守,南山夜猎,风雨暗,貂裘重。

总道烟霄失路,意平生、依然飞动。

高城置酒,汾流澹澹,无言目送。

宝剑千金,尽堪倾倒,玻璃春瓮。

问波神剩借,横江组练,挽青丝梦。

(0)

太常引

田园松菊自由身。鞍马老红尘。鹅鸭恼比邻。

算未羡、凌烟写真。

花时风雨,长年哀乐,白发为谁新。休唱渭城春。

怕忆着、西州故人。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