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叶君子肃访杨龙泉公》
《送叶君子肃访杨龙泉公》全文
明 / 徐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山连闽越奇观,君去龙泉几日看。

夜月暂稀禅寺会,秋岚应滴客衣寒。

过辞徐稚言相赠,久别杨雄见定欢。

却说书斋岁云暮,幸相除拂归鞍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禅寺(chán sì)的意思:指禅宗寺庙,也用来比喻心灵的宁静与冷静。

除拂(chú fú)的意思:

除去,抛弃。 宋 苏轼 《闻潮阳吴子野出家》诗:“故应入枯槁,习气要除拂。”

归鞍(guī ān)的意思:指马匹归回到马鞍上,比喻人回到原来的位置,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过辞(guò cí)的意思:过分谦虚或客套的辞让。

久别(jiǔ bié)的意思:长时间分离或离开后再次相聚

客衣(kè yī)的意思:指外来的客人,也指外地来的人。

龙泉(lóng quán)的意思:指非常珍贵的泉水或泉眼。

闽越(mǐn yuè)的意思:指闽越两地,即福建和越南,也泛指南方地区。

奇观(qí guān)的意思:指罕见、不可思议的景象或事物。

秋岚(qiū lán)的意思:指秋天的景象,形容秋天的景色美丽迷人。

却说(què shuō)的意思:表示转折,用以引出另一个话题或情节。

书斋(shū zhāi)的意思:指读书、写字的地方。

说书(shuō shū)的意思:指以口头形式讲述故事或演讲,传播知识和文化。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渭为友人叶君子肃探访杨龙泉公所作的送别之作。全诗以山水奇观起笔,引出友人即将前往的旅程,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深邃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夜月暂稀”与“秋岚应滴”,描绘出夜晚禅寺的宁静与秋季山林的清凉,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融合在一起。

“过辞徐稚言相赠,久别杨雄见定欢。”这两句运用典故,借徐稚与杨雄的故事,表达了对友人此行的期待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重逢的喜悦。最后,“却说书斋岁云暮,幸相除拂待归鞍。”则以书斋岁末的景象收尾,既是对友人旅途的关切,也暗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盼,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和诗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友情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徐渭

徐渭
朝代:明   号:天池山人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1521—1593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
猜你喜欢

与耿湋水亭咏风联句

清风何处起,拂槛复萦洲。

回入飘华幕,轻来叠晚流。

桃竹今已展,羽翣且从收。

经竹吹弥切,过松韵更幽。

直散青蘋末,偏随白浪头。

山山催雨过,浦浦发行舟。

动树蝉争噪,开帘客罢愁。

度弦方解愠,临水已迎秋。

凉为开襟至,清因作颂留。

周回随远梦,骚屑满离忧。

岂独销繁暑,偏能入迥楼。

王风今若此,谁不荷明休。

(0)

拨棹歌·其五

一任孤舟正又斜,乾坤何路指生涯。

抛岁月,卧烟霞,在处江山便是家。

(0)

戏唐仁烈

自知年几偏应少,先把屠苏不让春。

傥更数年逢此日,还应惆怅羡他人。

(0)

悲湘灵

山上凉云收,日斜川风止。

娥皇五十弦,秋深汉江水。

初因无象外,牵感百忧里。

霜露结瑶华,烟波劳玉指。

将随落叶去,又绕疏蘋起。

哀响云合来,清馀桐半死。

女颜万岁后,岂复婵娟子。

不道神无悲,那能久如此。

魂魄无不之,九山徒相似。

没没竟不从,唯伤远人耳。

斑斑泪篁下,恐有学瑟鬼。

(0)

宿吴兴道中苕村

浮客倦长道,秋深夜如年。

久行惜日月,常起鸡鸣前。

夕计今日程,息车在苕川。

霜中水南寺,金磬泠泠然。

畴昔此林下,归心巢顶禅。

身依寤昏寐,智月生虚圆。

羁旅违我程,去留难双全。

观身话往事,如梦游青天。

明发止宾从,寄声琴上弦。

聊书越人意,此曲名思仙。

(0)

弄玉词二首·其二

三清弄玉秦公女,嫁得天上人。

琼箫碧月唤朱雀,携手上谒玉晨君。

夫妻同寿,万万青春。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