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与物妄相仇,欲往长嫌苦见留。
浅濑何知向人恶,涨溪岂复为公流。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桃园阻浅将易小舟一夜水大至复乘便风顷刻百里》中的第十首。诗人以个人的生活体验,描绘了在旅途中遭遇的小插曲,展现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变化的豁达态度。
首句“此生与物妄相仇”,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与自然不协调的感慨,仿佛与万物产生了不必要的对立。接着,“欲往长嫌苦见留”则写出诗人想要前行却常被阻碍的无奈,暗示了旅途中的困难和挫折。
“浅濑何知向人恶,涨溪岂复为公流”运用拟人手法,将溪流人格化,表达出对浅水阻路的不满,同时也揭示了自然力量的变化无常。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困境,反而在“雨痕忽到工催客,风信初来转打头”中,捕捉到了风雨带来的转机,暗示着即使面对逆境也能找到应对之道。
最后两句“举目汀洲都未改,忽添清兴满行舟”描绘了诗人放眼望去,尽管环境依旧,但心境却因突如其来的清兴而变得愉悦,舟行之快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畅快。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寓言式地表达了人生的起伏和自然的变幻,展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