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响风还作,山空夜自明。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玉(bái yù)的意思:形容品质高尚、纯洁无瑕。
此地(cǐ dì)的意思:指当前所在的地方或此时此刻的情况。
得似(de sì)的意思:像是、仿佛
地听(dì tīng)的意思:地听是指人们能够倾听到地下的声音,比喻能够听到不同层次的声音或消息。
感时(gǎn shí)的意思:感受到时代的变化,抓住时机,适应时代的要求。
九奏(jiǔ zòu)的意思:指九次演奏乐曲,比喻多次表演或演讲,达到极致,非常出色。
髯叟(rán sǒu)的意思:指长须的老人
松子(sōng zǐ)的意思:指人的心胸开阔、性格豁达,不拘小节,不计较得失。
松声(sōng shēng)的意思:指松树风吹时发出的声音,比喻文人雅士的吟咏声音。
物累(wù lèi)的意思:物品堆积成山,重压人的心头。形容物品过多而造成的困扰或负担。
一瓢(yī piáo)的意思:形容数量极少或程度极轻。
自明(zì míng)的意思:自然明白,不需要解释或说明。
- 鉴赏
这首元代张雨的《奉和揭学士听松轩》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山林景象。首句“何年种松子”引发对历史的追溯,暗示松树的古老与岁月的沉淀。次句“此地听松声”则将读者带入听觉的享受,感受松涛阵阵,如同自然的乐章。
“涛响风还作”进一步描绘了松林在风中的动态,松涛与风声交织,展现出大自然的生动气息。而“山空夜自明”则通过夜晚的寂静和松声的回荡,表现出山间的宁静与空灵。
诗人在此情境中表达了自己的心境,“一瓢嫌物累”流露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希望能像松树一样超脱尘世。最后一句“九奏感时清”,以“九奏”象征高洁的品格,感叹时世清明,希望自己能如苍髯老者般,长久地保持这份清高。
整首诗以听松为引,寓言自我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洞察后的淡泊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