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衣难綵,壁岩毡枉青。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醒(bù xǐng)的意思:指人迷迷糊糊、不清醒的状态。
惨怆(cǎn chuàng)的意思:形容非常悲伤、凄凉的样子。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精明(jīng míng)的意思:指人聪明、机智、精于计谋的品质。
千古(qiān g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历史时期,也可以表示永远、永久。
三朝(sān cháo)的意思:指皇帝在位的三个朝代,也可比喻一个人担任某一职位的时间长久。
树衣(shù yī)的意思:指树皮,比喻外在的虚荣骄傲之物。
遗羹(yí gēng)的意思:指留下的饭菜或其他食物,比喻给人留下的好处或利益。
英魂(yīng hún)的意思:指英勇的灵魂或英雄的精神。
玉树(yù shù)的意思:指品质高尚、才华出众的人或事物。
稚子(zhì zǐ)的意思:稚子指的是幼稚的孩子,也可以用来形容成年人言行幼稚、不成熟。
- 翻译
- 突然的病痛让人不知生死,连续三天都没有醒来。
剩下的残羹冷炙实在凄凉,分配食物时却依然公正无私。
华丽的衣物已无法为他增添色彩,坚硬的墙壁上挂的毛毡显得苍白无力。
他的英灵永垂不朽,幼小的孩子仍在读书声中追忆着他。
- 注释
- 疾:疾病。
那知:怎能知道。
死:死亡。
三朝:三天。
竟:竟然。
不醒:没有醒来。
遗羹:剩下的饭菜。
惨怆:凄惨悲凉。
精明:公正无私。
玉树:形容人仪表出众。
衣难綵:衣物不再鲜艳。
壁岩:墙壁。
毡枉青:毛毡显得苍白。
英魂:英勇的灵魂。
千古:永远。
稚子:小孩。
读书声:读书的声音。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许月卿的作品,名为《挽妹婿汪汻四首(其三)》。从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一股哀伤之情,诗人借此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悲痛。
"一疾那知死,三朝竟不醒。"
这里描绘了病逝者突然之间便去世的情景,三日未能醒转,突如其来的离别让人难以接受。
"遗羹真惨怆,分肉尚精明。"
诗人通过对逝者遗物的描述,传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哀痛与不舍。遗羹,即剩余的饭菜,象征着逝者的生活痕迹依旧,而分肉则是古代丧礼中的一部分,表明诗人对逝者之关切、细致。
"玉树衣难綵,壁岩毡枉青。"
玉树衣指的是逝者生前所穿的华丽衣服,现在却成了难以缀补的心灵创伤。而壁岩毡枉青,则是对逝者墓地景象的描绘,毡枉即古代用来覆盖墓坟的草帛,枉青则暗示着时间流转与生命消逝。
"英魂千古在,稚子读书声。"
诗人相信逝者的英魂将长存千古,而生者则继续生活,稚子读书的声音成为了对逝者最好的纪念和祭奠。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命痕迹的描绘,以及对逝者哀痛的情感流露,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同时,也透露出生者继续生活的坚强与希望,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调歌头·其八
神气精三药,举世没人知。
气随精化,镇常神逐气无归。
心地不明天巧,业识更缠地网,背却上天梯。
今古多豪杰,生死醉如泥。树头珠,潭底日,显金机。
两般识破,性命更何疑。
活捉金精入木,炼就当初真一,方表丈夫儿。
信取玄中趣,端的世间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