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冰霜(bīng shuāng)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天气或环境。也用来比喻严寒的态度或态度冷漠。
不信(bù xìn)的意思:不相信、怀疑
出山(chū shān)的意思:离开山林,进入社会活动;指人从隐居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投入社会。
到时(dào shí)的意思:指到了指定的时间或到了某个特定的时刻。
会城(huì chéng)的意思:指能够治理一个城市或国家的才能和智慧。
临门(lín mén)的意思:指接近、即将到达某个地方或境地。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刹土(shā tǔ)的意思:刹土是一个比喻,指的是停止扩展、暂时中断或限制某种行为或活动。
山情(shān qíng)的意思:指山区的风土人情,也可用来形容人的情感或心情。
身世(shēn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出身和背景。
堂前(táng qián)的意思:指在家庭中堂屋前面,也指在家庭中的重要场合。
行客(xíng kè)的意思:行人、旅客
一瓢(yī piáo)的意思:形容数量极少或程度极轻。
云幢(yún zhuàng)的意思:形容众多的建筑物密集如云,层层叠叠。
拄杖(zhǔ zhàng)的意思:用手杖支撑身体行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石长老在离开山林进入闽地后的心境与所见所感。首句“一瓢峡涧冰霜重”以简练之笔勾勒出深山峡谷中冰霜覆盖的景象,暗示了环境的严酷与孤独,同时也象征着长老内心的坚定与清冷。接下来的“千里云幢身世轻”,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长老对自身存在感的超脱,仿佛在千里的云雾中,他的身世如同轻烟般飘渺无迹。
“话月总教随刹土,临门犹悔出山情”两句,进一步展现了长老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似乎在月光下与山中的寺院对话,表达着对山林生活的留恋与不舍,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走出山门,踏上新的旅程。这种情感的复杂性,让人感受到长老既对过去生活怀有深情,又对未来充满期待和挑战。
“庾关古已多行客,乌石今仍对会城”则将视角转向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庾关自古以来就是众多行旅的必经之地,而乌石山下的城市依旧繁华,这不仅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也暗含着长老对于过往与未来的思考——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总有新的故事在发生,而他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既参与了历史的延续,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最后,“拄杖到时春已半,堂前不信草频生”以春天的景象收尾,寓意着新生与希望。长老拄着拐杖到达目的地时,春天已经过半,意味着时间不等人,生命需要不断前行。同时,堂前草频生,象征着生机勃勃,提醒人们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命的力量依然能够顽强生长,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个人情感、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描绘,展现了石长老在人生旅途中的深刻感悟与内心世界的丰富层次,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许,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