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离父子,取一足君民。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哀时(āi shí)的意思:指在逆境或困难时刻表现出悲伤或忧愁的情绪。
父子(fù zǐ)的意思:指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关系。
经国(jīng guó)的意思:指能够治理国家,使国家繁荣昌盛的才能和智慧。
蠲赈(juān zhèn)的意思:蠲赈是一个古代的法律术语,意为减免罪行或罚款。
空谈(kōng tán)的意思:指只说不做,空洞无实际行动的言论。
前贤(qián xián)的意思:指古代有才德的先贤和前辈人物。
仁人(rén rén)的意思:指有仁慈之心的人,善良、宽厚、怜悯他人的人。
庶几(shù jī)的意思:表示希望或期望某种情况或结果能够实现,但同时也意味着这种情况或结果可能并不容易实现。
未易(wèi yì)的意思:指事物未经改变或未经易变,保持原状。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的《饥者毙于荒而有不尽以荒毙者催科抚字当并计矣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中探讨了在饥荒时期,如何兼顾赈灾与治理,以及如何平衡官府的催科与对百姓的关怀。
首句“未易言蠲赈”,表达了赈灾行动的复杂性和困难性,难以简单地用言语描述。接着,“庶几别旧新”则暗示了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既要区别对待旧有的问题,也要引入新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用三离父子,取一足君民”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国家治理比作家庭管理,强调了在处理国家事务时,既要考虑不同阶层的利益(三离父子),又要确保君主与民众之间的和谐关系(一足君民)。这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政治秩序的追求,即既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又要促进国家的稳定发展。
“经国前贤训,哀时独我陈”表明作者借鉴了历史上的治国经验,并在哀叹当前时局的同时,表达了自己作为当代官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愿意为改善民生、稳定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一句“空谈何补切,或可助仁人”则提醒人们,理论上的讨论和规划虽然重要,但实际行动更为关键。只有通过实际的行动,才能真正帮助那些需要援助的人,体现了作者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如何平衡各种社会关系、实施有效治理的思考。它不仅展现了作者的道德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也蕴含了对理想政治秩序的追求和对实际问题的深入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