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年炎眚易,隔岁未湔除。
纵拟炎蒸到,犹听破蛰馀。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壮的《即事(其二)》。诗中描绘了时局动荡、灾祸频仍的社会背景,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首联“节年炎眚易,隔岁未湔除”,点明了连续两年遭受灾害的情况,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不安。“炎眚”指火灾,“湔除”意为清除灾难,但“隔岁未湔除”说明灾祸并未得到解决,而是延续了一年又一年。
颔联“孝妇宁无冢,邹阳漫上书”,运用典故,以孝妇和邹阳的故事隐喻。孝妇因被冤枉而自杀,邹阳则上书为她申冤。这里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无辜受冤者命运的同情,以及对正义未能伸张的无奈。
颈联“所伤吟猛虎,何及泣枯鱼”,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猛虎吟啸,象征着社会的动荡和不平;而“泣枯鱼”则是对底层百姓生活困苦的哀叹。这两句对比强烈,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同情。
尾联“纵拟炎蒸到,犹听破蛰馀”,在描述了社会的炎热与动荡之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即使炎热的季节到来,人们仍然能听到冬眠动物苏醒的声音,象征着希望与生机的存在。这既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无奈接受,也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以及在困境中寻找希望的精神。
大雅久沦没,巍然见时英。
作述千载上,死灰起芒精。
气吐相感激,长揖如生平。
谁令黄钟节,掩以瓦釜鸣。
相乐反相泣,出涕何纵横。
十千置斗酒,不惜为君倾。
高筵列华烛,美女调繁筝。
挥手不能顾,悦耳非新声。
藉无师涓奏,何以移我情。
林生年少负狂名,与我相逢已长大。
君言识我亦良早,贫贱骄人此人那。
酒酣耳热话儿时,折节读书谁督课。
斩蛟射虎百不忧,乡里龌龊横作逻。
台江驵侩本如鲫,酒恶情怀辄骂座。
世人白眼尽欲杀,每值毷氉暗相贺。
我识君才已二年,讲院曾窥珠玉唾。
骈文酷似洪北江,小言詹詹亦偶作。
昨读我诗袖之去,旬月不还若奇货。
谓将肆力古文辞,诗非所长休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