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床炉燄炽,薰野水波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敢(bù gǎn)的意思:不敢指一个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做某件事情。
飞鸟(fēi niǎo)的意思:比喻人才或者有才华的人离开原来的环境,迅速成长或者取得成功。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鸣蝉(míng chán)的意思: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感受。
憔悴(qiáo cuì)的意思:形容人因疾病、忧愁等原因而面色憔悴、容貌消瘦。
水波(shuǐ bō)的意思:指水面上的波浪,比喻事物的变化或波动。
夏天(xià tiān)的意思:夏天指的是一年中的第三个季节,也是气温最高的季节。在成语中,夏天常常象征着炎热、热闹和繁忙。
炎暑(yán shǔ)的意思:指炎热的夏天。
野水(yě shuǐ)的意思:指没有经过加工、调整或管束的自然状态,形容情况或事物的原始、自然、未受限制的状态。
泽国(zé guó)的意思:形容国家富饶兴盛,人民安居乐业。
- 鉴赏
此诗描绘了大暑时节的炎热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的酷热与自然界的反应。
首句“泽国已炎暑”,点明了地点——泽国,即水乡之地,炎暑已至,预示着夏季的高温。接着“夏天仍永朝”进一步强调了夏天的漫长和持续,仿佛时间在炎热中停滞。
“炙床炉焰炽,薰野水波摇”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夏日的热力比作炉火,炙烤着大地,使得整个世界仿佛都在燃烧。同时,水波的摇动也反映了水体在高温下的波动,形象地表现了夏日的燥热。
“飞鸟不敢度,鸣蝉应自焦”则通过动物的反应来衬托炎热的程度。飞鸟因热而不敢飞行,鸣蝉似乎也在高温下痛苦挣扎,无法忍受这样的酷热。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在极端天气下的反应。
最后,“可怜花叶好,憔悴苦霜凋”转而关注植物的命运。尽管花朵和叶子在夏日里依然美丽,但它们却承受着霜冻的威胁,暗示了季节更替的无情以及自然界的脆弱。这不仅是对植物命运的同情,也是对自然界循环往复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大暑时节的极端气候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均父约去年十月还襄阳今已二月矣尚未闻汉上消息因诵旧寄渠诗二首用其韵寄之·其二
归期小雪已中春,常恐传言远未真。
慎莫锱铢论得丧,政须平等视冤亲。
悬知江海山林士,不中功名富贵人。
闻道扁舟期访我,来时莫带庾公尘。
韩升之主簿惠示襄阳杂咏诗淳深高古吟讽不置辄用最后书怀赠彦履韵以释其意
刮磨习气如洗爵,惟馀好古情未薄。
向来诗轴入松门,便对屠门先大嚼。
吾侪事业如石田,笔墨魔人妨夜眠。
如公万卷瘖不吐,使者旁午谁见怜。
方今神武拓疆土,超擢贤才固其所。
莫叹簿书官禄微,黄钟大吕生一黍。
蓘室诗王立之为宗子求
布谷作五更,鹪鹩亦司辰。
田师遽束缊,请火起近邻。
耕耘岂辞劳,常虞秋计贫。
匽薄垄亩间,努力不自珍。
秋风落高原,罢亚千顷云。
公子岂知田,得师自农人。
归来坐虚室,却扫富贵昏。
架插河间书,门引霍三宾。
锄耰翰墨场,寒窗澹炉熏。
六籍圣人师,百家素王臣。
骫骳离骚经,妙语泣鬼神。
灵文陋诅楚,高论追过秦。
泛览四库馀,瓦砾半珠蠙。
游心领其要,开卷得其人。
门前风作埃,肥马走搢绅。
岂知歌钟地,辛苦事斯文。
懒夫江海士,履声远王门。
未暇到此室,归欤老斲轮。
次韵刘时可刘将赴宣州幕
我客汴之滨,梦寐大刀头。
幸逢刘伯伦,衣冠少其流。
胡床白羽扇,语稳气不浮。
异时果下马,彷佛遍九州。
每思张翰鲈,为登王粲楼。
食贫节益苦,异哉居拙谋。
宣州虽多贤,禄仕恐未优。
长女嫁及时,大儿婚可求。
长才不自献,澹与众人俦。
君其吏隐欤,吾亦沧海游。
次韵李二
道散士不守,君子利为上。
交游固窦灌,父子亦歆向。
繄我二三友,日月共照临。
殊乡不殊习,异族岂异心。
吾徒拙身谋,要是沧海客。
大材费伐剪,古乐难考击。
相逢聊解颜,把酒听软语。
断水洗垢病,戛玉开未寤。
男儿生堕地,脚迹付九州。
不知谁主盟,会此车与舟。
愿毕已醉杯,竟比难得欢。
明朝黄子别,离恨已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