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鹊绕疏枝,湿萤依腐叶。
谷虚振幽响,室静生虚白。
数声谁家笛,吹堕西窗月。
这首元末明初的诗《虞山秋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清的秋夜景象。"迢迢秋夜长"开篇即渲染了夜晚的漫长,给人以寂静深沉之感。"青灯半明灭"则通过昏黄摇曳的灯光,暗示了诗人独处的孤寂和时光的流逝。
"栖鹊绕疏枝"借栖息的喜鹊在稀疏的树枝间飞旋,增添了画面的动态,也寓含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湿萤依腐叶"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湿润与衰败,萤火虫在落叶上闪烁,显得微弱而孤独。
"谷虚振幽响"写山谷空旷,回荡着幽深的声响,增添了空间的辽阔感。"室静生虚白"则通过室内的静谧,映衬出月光的皎洁,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
最后两句"数声谁家笛,吹堕西窗月"以悠扬的笛声作为点睛之笔,不知来自何处的笛声打破寂静,仿佛将月亮从西窗吹落,既增添了诗意,又暗示了诗人对远方或往事的思念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虞山秋夜的景色,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展现了元末明初诗人的独特审美和情感表达。
衣履青摇摇,有松罩前后。
疏干意已超,稚节光初就。
老者态更饶,盘蹙霜皮皱。
将垂忽复仰,傲朴且矜秀。
画本不足云,取势学篆籀。
来窥是何物,隔枝苍鼠透。
却顾百里间,烟翠列如绣。
参错众草木,阴云暝白昼。
觉我面目殊,松光共坚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