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上楞严典,时看浣病愁。
阶闲移短影,窗冷值高秋。
眼病花无果,心狂照失头。
指空期识月,认指更悠悠。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诗《读楞严经》是释智圆的作品,诗人以日常阅读佛经的场景为切入点,展现了其内心世界。首句“案上楞严典”描绘了诗人静坐案前,专注研读《楞严经》的情景,暗示着对精神解脱的追求。
“时看浣病愁”则表达了诗人借阅经书来洗涤心灵,排解忧愁,将读书视为疗愈心灵的一种方式。接下来,“阶闲移短影,窗冷值高秋”通过环境的描绘,渲染出一种清寂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眼病花无果,心狂照失头”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眼疾象征着对外界纷扰的困惑,而“心狂”则揭示了内心的迷茫与狂乱,失去自我认知的方向。最后,“指空期识月,认指更悠悠”以月喻道,诗人期待通过佛法的指引找到真理,但又觉追寻之路漫长无尽,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哲思和修行的执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个人读经体验为载体,寓言式地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和心灵净化的渴望,体现了禅宗诗的内省与超脱主题。
晨起临北窗,连阴未朗彻。
昔出桃李华,今看霜霰结。
爆竹频有闻,天涯近除节。
而我客南都,心迹俱寂灭。
外户常反扃,四壁幽以冽。
执爨虽一夫,饔飧良靡缺。
晏坐展图书,袪寒亲曲蘖。
时与达人谈,千古共参折。
清灯耿前除,谈罢自怡说。
回首风尘人,迟暮正愁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