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猿听未休,禅景夜方幽。
曾向巴江宿,当时泪亦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幽静景象,诗人在僧舍中听到了猿鸣声。哀猿之声似乎还未平息,而禅房中的夜色已经变得越发幽深。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是暂时与和尚一同安静,也无法完全摆脱客居的忧愁。
诗人通过“影摇云外树,声袅月中秋”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猿鸣声在夜晚飘渺迷离的情景。猿的身影似乎摇曳于云端之外的树梢,而它的啼叫声则缭绕于明净的秋月之中,这不仅传达了声音的远扬,而且也增添了一份超脱尘世的意境。
“曾向巴江宿,当时泪亦流”两句表露了诗人对往昔旅途中的经历仍然心有戚戚。巴江之宿,是诗人记忆中一个触动情怀的地方。当时听闻猿鸣,也不禁潸然泪下。这里,猿鸣声似乎成为了诗人内心忧伤的引子,每每听到,都会勾起往日的情愫。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猿鸣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漂泊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
汉时月色。向古城一角,长窥词客。
试傍玉梅,岁岁春来探消息。
环佩归时夜冷,料瘦损、胡沙天北。
又十载、蜡屐重经,长啸楚天碧。南国。远岑寂。
比雪苑兔园,未近锋镝。故垣约略。
时有幽禽觑苔石。
休道长沙地小,长乐外、钟声堪忆。
这冷淡、踪迹处,几人觅得。
人生知己从来少,笑我交游更寡。
况是衰龄,适丁危季,同甲问谁属马。天缘幸假。
有丙午三人,又娴骚雅。
寄兴闲园,望云依恋潞公驾。石湖亦驰名者。
诗注熙朝事,播为佳话。
月后销沉,岂知今日,再见吟迷联社。暮秋清暇。
正酒绿灯红,连宵未罢。醉墨淋漓,补当年图画。
甚闰余、平分春色,花期分外明媚。
暖风拂面香尘腻,宝马钿车成市。
信多丽,与耆旧、同来疑入江南地。韶光弹指。
计祝罢灵芬,月刚一币,乐事又重举。
花丛里,开遍深红浅紫。此间最好谐戏。
年年游迹都如梦,梦也无头无尾。吾衰矣。
剩老眼、看花不少伤春意。好春难再。
今题竹哦松,更须尽兴,莫负此良会。
风雨篝灯。记旧屋鸣机,毗舍曾闻。
稚儿旁读,也到宵分。一丝一缕慈恩。
只而今话着,那时事、多少精勤。
感天心,对檐梅数点,含笑重巡。
钲歌寿人都荔,喜大耋堂前,婉娩晨昏。
曼衍鱼龙,葳蕤兰蕙,齐来佐奉华樽。
念人生有母,连城重、寸晷堪珍。
好斓斑,博萱颜莞尔,帷幄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