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共邻房别,应无更住心。
寺去人烟远,城连塞雪深。
寒林(hán lín)的意思:
(1).称秋冬的林木。 晋 陆机 《叹逝赋》:“步寒林以悽惻,翫春翘而有思。” 唐 王维 《过李揖宅》诗:“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宋 范仲淹 《和提刑赵学士探梅》诗之二:“静映寒林晚未芳,人人欲看 寿阳 粧。”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六:“车站前一片大旷场,四围寒林萧瑟,晓霜犹凝,飕颼的西北风吹着落叶扫地作响,告诉我们已经到了北国寒乡了。”
(2).梵语音译。弃尸之处。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七:“尸陀林,正言尸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 王舍城 侧,死人多送其中。今总指弃尸之处名‘尸陀林’者,取彼名之也。”
后夜(hòu yè)的意思:指深夜、夜晚的后半段时间。
人烟(rén yān)的意思:指人口众多、繁华的地方。
上公(shàng gōng)的意思:指人民群众对官员的尊敬和敬仰。
新句(xīn jù)的意思:指新颖、独特的句子或言辞。
野店(yě diàn)的意思:野店是指在野外或偏远地区设立的小店铺,也用来形容生活条件简陋、环境艰苦的地方。
中时(zhōng shí)的意思:指时间的中间部分,也表示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朱庆馀的作品,描绘了一位僧人前往太原谒见李司空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刻画,表达了出行时的孤独感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已共邻房别,应无更住心。” 这两句表明了与同僚或朋友的告别,心中的不舍,但也表示了一种决绝,准备踏上新的旅程。
“中时过野店,后夜宿寒林。” 描述了僧人在旅途中的景象,白天经过荒凉的田野小店,夜晚则是在寒冷的森林中度过。这里的“中时”和“后夜”勾勒出时间的流转和环境的变迁。
“寺去人烟远,城连塞雪深。” 这两句则描绘了僧人所到之处的荒凉与偏远,以及自然环境的严酷。寺庙远离人烟,城市被厚重的雪封锁,这不仅是对景色的描写,也反映出僧人的心境和旅途中的艰辛。
“禅馀得新句,堪对上公吟。” 最后两句表明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中获得了新的灵感,创作出了新的诗句,并且认为这些诗句足以呈现给尊敬的长者或僧人。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自信和对友人的敬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