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入漆氏林,惧夺墨之质。
鼓翮随凤鹏,何能破天出?
八埏(bā shān)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规模庞大、宏伟壮观。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等于(děng yú)的意思:等同于、相当于
扪心(mén xīn)的意思:指自己心里过意不去,内心感到愧疚或惭愧。
破天(pò tiān)的意思:指非常厉害或非常了不起。
骑驰(qí chí)的意思:指骑着马飞驰,形容速度非常快。
琴瑟(qín sè)的意思:比喻夫妻或恋人之间的感情和谐,相互配合,如琴瑟合鸣。
无可(wú kě)的意思:表示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之情。
游骑(yóu jì)的意思:指在边境地区游弋巡逻的骑兵,也指游击战争中的游击队。
展转(zhǎn zhuǎn)的意思:转变、变化。
真元(zhēn yuán)的意思:真正的根本力量或本源,指事物的真实本质或根本因素。
这首诗名为《岁除日自校一年所作诗戏题三章(其一)》,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诗中以自省和反思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创作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首句“身入漆氏林,惧夺墨之质”,以“漆氏林”象征创作的环境,而“墨之质”则暗喻诗人的才华或创作的本质。诗人担心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会失去原有的创作精髓或品质,流露出对自我保持独特性和原创性的担忧。
接着,“游骑驰八埏,终当有归室”,这里以“游骑”比喻诗人的创作活动,而“八埏”则代表广阔的天地或人生的舞台。“归室”则暗示了最终的归宿或目标。诗人似乎在说,尽管四处游走,创作不息,但心中始终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即回归真正的自我和创作的初心。
“平达无可疵,等于中危疾”,这两句进一步探讨了创作与人生的价值。诗人认为,真正的创作和生活应当是平和而无瑕疵的,就像处于中庸之道,既不过于激进也不过于保守。然而,这种状态往往伴随着内心的焦虑和疾病,象征着追求完美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内心挣扎和挑战。
“鼓翮随凤鹏,何能破天出?”诗人以“鼓翮”(振翅)和“凤鹏”(凤凰与大鹏鸟)为喻,表达了对自由飞翔和超越常规的渴望。然而,“何能破天出?”则提出了一个疑问,即在现实的束缚下,是否真的有可能实现这样的超越。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反思。
“岂真元籁初,欲奏必琴瑟。”这两句将自然界的原始声音(元籁)与音乐(琴瑟)进行对比,暗示了诗人对于回归自然本真与借助艺术表达之间的思考。他认为,真正的创作灵感或许源自于自然的原始之声,但要将其转化为艺术作品,还需要借助诸如音乐这样的媒介。
最后,“扪心不可安,展转视吾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内心的不安和对创作的持续关注。他意识到,只有不断地审视自己的内心和笔下的作品,才能真正找到创作的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创作、人生价值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和反思。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也蕴含了对于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普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