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海翻》
《海翻》全文
唐 / 高骈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元]韵

几经人事变,又见海涛翻。

徒起如山浪,何曾洗至冤。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ǎifān
táng / gāopián

jīngrénshìbiànyòujiànhǎitāofān
shānlàngcéngzhìyuā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海涛(hǎi tāo)的意思:指波涛汹涌的大海,也用来比喻声势浩大、气势磅礴的景象或人物。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几经(jǐ jīng)的意思:经历了数次的变化、转折或困难。

人事(rén shì)的意思:指人的事情或人的事务。

事变(shì biàn)的意思:指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或变故。

翻译
经历了多次人事变迁后,再次见到大海波涛翻滚。
只是徒然激起如山的巨浪,何时才能真正洗刷掉所有的冤屈?
注释
几经:多次。
人事变:人事变迁。
又见:再次见到。
海涛翻:大海波涛翻滚。
徒起:只是徒然。
如山浪:如山的巨浪。
何曾:何时才能。
洗至冤:洗刷掉所有的冤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时间流转、世事变迁的宏大景象,通过对比海涛的翻腾与人生的起伏,表达了对冤屈洗清的渴望。诗人巧妙地运用“几经”一词,既指历时之久,又暗示事物反复发生的轮回性。而“又见海涛翻”,则是直接描写海浪的起伏变化,也象征着社会和历史的变动不居。

“徒起如山浪”,形容波涛如山般高大,凸显了其力量与威猛。同时,“徒”字也带有一丝无奈和空虚之感,表明这些波涛虽然壮观,却也可能是空有其表,无法触及到更深层次的真相或冤屈。

“何曾洗至冤”,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对往昔积怨、旧恨的深切怀念和渴望清洗。这里的“冤”字,暗指那些未能得到昭雪的不公正事件或个人的委屈。诗人希望借助海涛之力,将这些沉重的心灵负担冲刷干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自然景象与内心世界,抒发了对历史、时间和冤屈深刻的思考,以及一种超越现实寻求精神救赎的情怀。

作者介绍
高骈

高骈
朝代:唐   字:千里   籍贯:幽州(今北京西南)   生辰:pián)(821年-887年9月24日

高骈(pián)(821年—887年9月24日),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为山东名门“渤海高氏”。晚唐诗人、名将、军事家,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历右神策军都虞候、秦州刺史、安南都护等。咸通六年(865年),高骈率军破峰州蛮。次年,进兵收复交趾,出任首任静海军节度使。
猜你喜欢

和叔夏观石梁二首·其二

青山栖白云,颠倒写绘素。

上有仙圣巢,下有猿鹤路。

秦王窥扶桑,此物驱不去。

至今万鬼神,喑呜风雨暮。

(0)

次韵答柳仲修宣使

兵戈宇宙谁知己,风雨东南话故乡。

禅伯自惭非觉老,诗豪今喜得刘郎。

海门雁叫江枫赤,泽国云来野日黄。

怅望庭闱空白发,菊花霜露几重阳。

(0)

廿四日出京口河冰阻舟二日方抵吕城

舟行出京口,夜宿丹阳县。

严风吹港曲,河冰白如练。

寒侵肌粟生,光耀目花眩。

连艘若胶缀,两宿冒霜霰。

素历行路难,辛勤敢辞怨。

敲冰望吕城,日倒气微转。

明旦春阳回,吾道复堪羡。

小人散阴霾,君子履刚健。

(0)

海歌八首·其八

碇手在船功最多,一人唱声百人和。

何事浅深偏记得,惯曾海上看风波。

(0)

滦水秋风词三首·其二

朵楼清晓常祠罢,吾殿新秋曲宴回。

御帛功由寒女出,分颁恩自九天来。

(0)

山庄晚立有怀舍侄沆督穫临川

蓛蓛黄桑叶,苍苍白竹峰。

居人争野碓,归客背村钟。

路暗缘溪湿,山寒著雾浓。

阿咸收稻未,辛苦阙相从。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