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如珙的作品,名为《偈颂二十首》中的第三首。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
"人心到老不知休",开篇揭示了人生中一种常态,即人们往往在忙碌和追求中度过一生,直到年老仍不知疲倦。这句诗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执着。
"心若休时万事休",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放下对于外在事务的重要性。当心灵停止追逐,所有的纷扰和事务也随之消解,寓意着只有内心宁静,才能体验到真正的休息。
"水上葫芦捺得住",用水上漂浮的葫芦比喻人生的浮沉不定,如果能稳住心态,如同捺住葫芦,使之不再随波逐流。这句诗教导人们要学会掌控自我,不被外界环境所左右。
"始信桥流水不流",以桥和流水的关系象征世间万物的相对静止与变化。桥看似固定不动,实则流水不断,暗示了世间万物都在变化之中,唯有心境的领悟才是永恒不变的。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体现了禅宗的修行理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庆清朝.赠别黄俞邰,用张玉田韵
柳暗莺帘,雨飞花幔,鹤头催渡桑乾。
墨庄万卷,杖藜何处寻欢。
早见荼蘼压架,画栏已不是春寒。
莫岑寂,看蜀江笺纸,绵竹题残。
忽漫相逢是别,软红尘京洛,古调谁弹。
灯船节近,箫鼓烟月吹还。
隔浦酒人都散,閒云一抹旧钟山。
更须记,曲桥流水,门掩松间。
摸鱼儿.莼
向南塘、风吹鱼浪,曲尘不染深碧。
西泠短艇红桥曲。隔浦斜阳渔笛。潭影织。
见罗袖、轻笼素腕全无力。倚舷欲摘。
似半折瑶簪,淡黄嫩紫,入手腻无迹。
疏蘋外,记得去年游剧。汀烟满目狼藉。
曾教越女分千缕,归路月华初白。灯照席。
费几许、春纤调送香羹出。而今慢忆。
叹枫冷江乡,秋风起后,未返倦游客。
江城梅花引
夕阳都在小楼西。更桥西。更湖西。
湖外青山,山色晚来低。
春又阑删人又去,愁独自,下帘拢,听马嘶。马嘶。
马嘶。路还迷。柳几堤。竹几篱。
鞭也,鞭也,鞭不到、红扇双扉。
况是行云,和雨做新泥。
且住拗花花未落,花落后,怕重游,旧径非。
笛家.送荇溪归里
骑马长逢,扫门争去,溪山何限,近来翻是茅檐少。
故人归也,那用探幽,绿莎翠竹,旧村都好。
我宅鸥边,君家荻里,夹水柴扃照。
半床书,几车曲,尽可鬓丝白了。吟啸。
倡酬倦矣,枉教文似,河海韩欧,不信诗穷,瘦寒郊岛。
从此、只合南华自写,随意樵柯渔钓。
万事尊前,浮云苍狗,一枕游仙杳。
但休种,武陵花,怕惹问津船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