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喜迁莺》
《喜迁莺》全文
唐 / 李煜   形式: 词  词牌: 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馀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埽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芳草(fāng cǎo)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画堂(huà táng)的意思:指以世俗的眼光看待婚姻,将婚姻视为一种交易或权谋的观念。

寂寞(jì mò)的意思:形容孤独、冷清,没有人陪伴或交流。

留待(liú dài)的意思:留待是一个动词短语,意思是等待、等候。它表示在某个时间或情况下暂时停留或等待。

梦回(mèng huí)的意思:指梦境中回到过去,回忆往事。

片红(piàn hóng)的意思:指红色的碎片,形容事物破碎或残缺不全。

宿云(sù yún)的意思:指久留天空的云彩,比喻错误或不良的事物长时间存在。

无语(wú yǔ)的意思:没有话可说,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看法。

晓月(xiǎo yuè)的意思:晓月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明亮的月光。它常用来比喻清澈明亮的心灵或高尚的品质。

依依(yī yī)的意思:形容依恋不舍,情意绵绵。

注释
坠:落下。
微:疏淡。
欹:斜倚。
馀花:馀即余,残花。
埽:扫去。
尽从伊:这里指全由落花,任凭它飘落一地。
翻译
拂晓的月亮从天空坠下,夜空云雾已经微淡,默默无语倚在枕上。梦醒仍恋芳草绵绵,雁声消失遥远天边。
啼晓的黄莺散,零落的飞花乱,只留下寂寞画堂深深院。任落红遍地休扫它,留待跳舞人回当地毯。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词人李煜的《喜迁莺》,它描绘了一种柔美、哀怨的情感氛围。从结构上看,诗分为三部分,每部分都有其独特的情怀和意境。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这几句话设定了整首词的梦幻与寂寞气氛。月色朦胧,云彩轻薄,没有言语,只是在枕上翻滚着思绪。这不仅描绘了夜晚的静谧,更透露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尽的遐想。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这里“梦回”二字烘托出一种迷离与现实交织的情愫。词人在梦中寻觅着那久违的芳草,而心中的思念却如稀疏的雁声,难以触及。

最后一句"啼莺散,馀花乱,寂寞画堂深院",“啼莺”指的是鸟儿的叫声,“馀花”则是飘落的花瓣。画堂深院中,鸟鸣花落,更增添了一份寂寞与空旷之感。

"片红休埽尽从伊,留待舞人归",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留恋。即便是那飘零的花瓣,也希望能够保留一丝余温,以等待着舞女的归来。这不仅是对美好的追求,更是一种对于逝去时光的无奈与哀愁。

总体而言,这首词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示了李煜在抒情方面的高超造诣。通过这短短几句话,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忧郁与深沉的怀念,体会到词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

作者介绍
李煜

李煜
朝代:唐   字:重光   号:钟隐   生辰: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
猜你喜欢

春浦帆归图

涵空水色碧于苔,照眼山光翠作堆。

疑是桃花源上客,轻舟天外得春来。

(0)

立春感怀寄良夫

韭黄芦白簇春盘,又见东风换苦寒。

万里乾坤容短发,百年日月走飞丸。

沾唇椒酒愁中饮,过眼金幡梦里看。

湖海飘零常作客,举头见日忆长安。

(0)

赵吉甫种德园

培植功夫与日新,风光别是一家春。

三株槐茂堂堪构,九畹兰芳佩可纫。

桃李阴成应有地,栋梁材出岂无人。

从今不羡燕山窦,五桂联芳一老椿。

(0)

举酒奏万寿无疆之曲

圣德懋昭,民归天祐。煌煌金书,典册光受。

备乐在庭,八音谐奏。群公捧觞,天子万寿。

(0)

贫士

短衣不蔽胫,蓬发自吹面。

无力营生产,甘心委笔砚。

桑间屋两间,枯茆覆不遍。

爱读古人书,析理极欢忭。

纵令万黄金,焉能夺吾贱。

(0)

落帆亭

离歌催处拂征衣,古道閒亭入翠微。

鸦杂野僧云脚度,叶随行客马头飞。

买臣墓近秋声老,少伯舟空月色稀。

回首孤城烟渺未,晚江渔唱几人归。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