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下(bái xià)的意思:白下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白”表示无意义或没有结果,而“下”表示失败或失去。因此,白下的基本含义是指努力付出但最终没有取得任何成果或收获。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惆怅(chóu chàng)的意思:心情郁闷、烦恼不安。
单于(chán yú)的意思:指匈奴的首领,也用来形容权势极大的人。
颠连(diān lián)的意思:形容事物忽上忽下,变化不定。
防边(fáng biān)的意思:防止边界失守,保卫边疆。
今夕(jīn xī)的意思:今天晚上
九庙(jiǔ miào)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丑陋不堪。
秋月(qiū yuè)的意思:指秋天的月亮,也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
上将(shàng jiàng)的意思:指军队中最高的军衔,也指在某一领域或行业中地位最高的人。
宿卫(sù wèi)的意思:指在特定场合下负责守卫、保护的人或事物。
岁事(suì shì)的意思:岁数的事情;年纪大的人的事情
为何(wèi hé)的意思:为什么;为何;何故
卫兵(wèi bīng)的意思:卫兵是指负责守卫边境或重要建筑物的士兵。
无语(wú yǔ)的意思:没有话可说,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看法。
斜阳(xié yáng)的意思:指太阳偏斜于地平线上方的时候,也比喻事物接近末日、衰败或人事已非的状态。
行吟(xíng yín)的意思:指背诵或吟诵诗文时行走徘徊的样子。
燕京(yān jīng)的意思:指北京,古代称为燕京的首都。
月白(yuè bái)的意思:形容月光洒在地面上,犹如白色的光线。
- 鉴赏
此诗《伤我明所用不得人致有今日之祸(其三)》由明代诗人张家玉所作,通过对边防、宫廷、古城、夕阳、夜啸、上将坛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明朝政治局势的忧虑与感慨。
首句“防边岁岁事耑征”,点明了边防事务的常年重要性,暗示了国家在边疆安全上的持续投入和关注。然而,“不见颠连九庙惊”一句转折,指出尽管如此,宫廷内部却未能有效应对可能的危机,未能及时察觉并采取行动,暗含对朝廷决策层的不满与批评。
“古堞有城荒白下,斜阳无语老燕京”两句,通过“古城”、“荒废”、“夕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时间的流逝感,同时也隐喻了国家在边防和内政上的衰败景象。燕京作为都城,象征着国家的核心区域,而“老”字则暗示了其不再焕发往日的荣光。
“单于夜啸巡屯马,上将坛空宿卫兵”描绘了一幅夜晚边关哨所的场景,单于(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称呼)的夜啸与巡逻的战马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边防的紧张局势。然而,“上将坛空宿卫兵”则揭示了在这样的危急时刻,军队的空虚和无力,进一步强化了对明朝军事力量不足的担忧。
最后,“惆怅行吟秋月白,不知今夕为何明”以个人的惆怅情绪收尾,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无奈与困惑,以及对未来不明朗的担忧。诗人通过这一问句,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对整个国家命运的深沉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展现了对明朝边防与内政问题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国家未来走向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