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久衣粘石,人归雪满窗。
看云开竹户,会境写花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中僧寺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僧人的对话以及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首句“山僧能险语,酷似李才江”,以“山僧”开篇,点明了地点和人物,同时以“险语”暗示了僧人的言语独特,可能包含了对人生、宇宙的深刻见解,与“李才江”相提并论,显示出对僧人智慧的高度评价。
“坐久衣粘石,人归雪满窗”两句,通过“坐久”、“衣粘石”描绘了诗人长时间静坐于山中僧寺的情景,表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亲近;“人归雪满窗”则以雪景衬托出环境的清冷与时间的流逝,同时也预示着僧人的孤独与超然。
“看云开竹户,会境写花幢”进一步展示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交流与理解,通过“看云开竹户”这一动作,象征着心灵的开启与外界的融合;“会境写花幢”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情感的抒发,花幢可能指的是僧人所供奉的佛像或花篮,寓意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与美好。
最后,“手把枯藤去,孤清鹤一双”以“手把枯藤”结束,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离开僧寺时的动作,枯藤象征着岁月的痕迹与生命的坚韧;“孤清鹤一双”则以鹤的形象,象征着高洁与自由,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僧寺及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心灵交流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