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声当昼寂,松杉疑画静。
解衣卧北轩,遥山度云影。
不堪(bù kān)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无法承受一次攻击或打击,非常脆弱或无力抵抗。
丹井(dān jǐng)的意思:指人的心境或情感纯洁如丹,不受外界诱惑或污染。
当昼(dāng zhòu)的意思:指夜间亮如白昼,形容光线明亮到极点。
寒景(hán jǐng)的意思:
指冬天的阳光。《初学记》卷一引 南朝 梁 元帝 《纂要》:“日光曰景。”《初学记》卷三引《纂要》:“景曰冬景、寒景。” 唐 李子卿 《聚雪为小山赋》:“照寒景而逾洁,拂朝霞而更亲。” 唐 白居易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 江 南腊月半,冰冻凝如瘀。寒景尚苍茫,和风已吹嘘。”
解渴(jiě kě)的意思:满足渴望,解除渴求之苦
况乃(kuàng nǎi)的意思:更何况,何况
六月(liù yuè)的意思:形容天气异常寒冷,与季节不符。
崎岖(qí qū)的意思:形容道路或情况艰难、坎坷。
山驿(shān yì)的意思:山驿指山中的驿站,比喻偏远的地方或孤立的地方。
行行(xíng xí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都很出色、很好。
行进(xíng jìn)的意思:前进;进展;行动
遥望(yáo wàng)的意思:远远地看着,期待着或思念着。
云影(yún yǐng)的意思:指云彩在日光照射下的阴影,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
驻足(zhù zú)的意思:停下脚步,不再前进。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六月在崎岖山岭间行进的艰难情景,以及途中歇息于桑洲驿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六月如坐甑”以甑比喻炎热的六月,形象地表达了夏季酷热难耐的感受。“崎岖历寒景”则描述了穿越寒冷景象的艰难山路,形成鲜明对比。接着,“褦襶既不堪,况乃越崇岭”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艰辛,即使穿着厚重衣物也无法抵御严寒。
“鸟声当昼寂,松杉疑画静”两句通过寂静的鸟鸣和仿佛画中静谧的松杉,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与之前的艰苦行程形成反差。诗人“知驻足”于桑洲驿,内心似乎早已神游其中,充满了期待与兴奋。
“行行进山驿,解渴趋丹井”写出了诗人到达驿站后,迫不及待地寻找水源解渴的情景。最后,“解衣卧北轩,遥山度云影”描绘了诗人卸下疲惫,在北轩休息时,遥望山峦间云影飘动的画面,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从艰难到宁静的心境变化,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
山深草长郁崷崒,俯仰萧森蔽云日。
于菟一啸谷风生,举头为城须为戟。
藜蒿不采中梁柱,雉兔獐猿亦蕃息。
它山岂无三万仞,跛䍧直上无难色。
朝游刍牧行苇尽,暮投斤斧千林赤。
乃知鸟兽有折冲,不独鸷翰空累百。
何人写此出林态,岩电耽耽气深寂。
书堂高挂走螭魅,不怒而威如有德。
流传影象一如此,大胜留皮配圭璧。
古来真虎不易逢,仆姑误没南山石。
平生竹隐翁,胸次着千古。
挥毫剧翻澜,碑版照秦楚。
十年屈僚佐,留使望天府。
今年道山颠,士论乃深许。
歌词荐清庙,盛典更藻斧。
忽持南阳节,声动汉江浦。
清班寄麟台,雄职暂符虎。
遥知佳政传,召杜安足数。
广文斗酒邀同襟,胸中嵩衡郁千寻。
醉来盘礴吐幽怪,惨澹崖谷森相临。
向来三绝信珠璧,肯用抵鹊荆山岑。
诗中有画画中句,两峰高并蓝田阴。
祇应摩诘可方驾,老向海角嗟英沉。
何人左手作右字,题此古刹藏烟林。
不知眼力尚能尔,叠嶂巃嵷穷幽深。
使君家世旧湖海,戏假尺素资讴吟。
更登日观望八极,中有山水无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