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有真听,无迎亦无拒。
尚不知有耳,况觅声处所。
长松(cháng sōng)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正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坚强。
朝市(cháo shì)的意思:指早晨的市场,也泛指热闹的市集。
处所(chù suǒ)的意思:指人们居住、工作、活动的地方。
道人(dào ren)的意思:道人指的是修行道德修养的人,也可以指道德高尚的人。
儿女(ér nǚ)的意思:指子女,泛指儿子和女儿。
风雨(fēng yǔ)的意思:风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困难、艰险的境遇或艰苦的环境。
落落(luò luò)的意思:形容人的风度和气质高雅、自信从容。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南山(nán shān)的意思:指的是南方的山,也可泛指高山。
市人(shì rén)的意思:指庸俗、浅薄、没有修养的人。
四檐(sì yán)的意思:指房屋四周的屋檐。
天清(tiān qīng)的意思:指天气晴朗、天空明朗。
庭户(tíng hù)的意思:指家庭、家室。
闻鸡(wén jī)的意思:指早上听到鸡叫声,表示努力向上,不贪睡懒散。
无与(wú yǔ)的意思:没有可以相比的;无与伦比
啸歌(xiào gē)的意思:形容歌声高亢激昂,充满激情和豪迈。
走风(zǒu fēng)的意思:指消息传播得很快,迅速传遍各地。
朝市人(cháo shì rén)的意思:指在朝市中活动的人,比喻生活艰辛、辛勤努力的人。
走风雨(zǒu fēng yǔ)的意思:指经历风雨,历经艰难困苦而不屈服。
这首诗以“题松声楼”为题,由元代诗人黄溍所作。诗中描绘了松声楼周围环境的静谧与自然之美,以及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感悟。
首句“长松四檐间,落落无与伍”,以“长松”作为主体形象,描绘出松树在楼檐间的挺拔姿态,暗示其独立不群的品格。“落落无与伍”则进一步强调了松树的独特性,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成一格。
接着,“天清啸歌发,肯作儿女语”,诗人通过想象,将松树拟人化,赋予它清朗的啸歌之声,这啸歌并非世俗儿女的琐碎言语,而是高远、纯净的自然之音,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自由与超脱。
“道人有真听,无迎亦无拒”,这里使用了“道人”的意象,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某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真实声音的倾听,既不迎合也不拒绝,体现了对自然之音的纯粹欣赏和内心世界的平静。
“尚不知有耳,况觅声处所”,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之音的感悟,强调了聆听者的心境,即在聆听时,心灵已超越了感官的局限,达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状态。
最后,“起视南山高,明月在庭户”,诗人从对松声的沉思中回过神来,抬头望见远处的南山,明月映照在庭院之中,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图。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应念朝市人,闻鸡走风雨”,诗人在此借景抒情,表达了对都市喧嚣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自然的美好和平静,只有在听到鸡鸣、经历风雨之后,才能偶尔想起并怀念那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松声楼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对超然物外精神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宁静、和谐与自由的向往之情,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