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船头(chuán tóu)的意思:指船的前部,也用来比喻事物的前端或领头人。
春波(chūn bō)的意思:指春天的波浪,比喻春天的景色或春天的气氛。
飞絮(fēi xù)的意思:指风吹动柳树或榆树时,树上的絮子像雪花一样飞舞的景象。比喻事物繁多、纷乱不堪。
公人(gōng rén)的意思:指公正的人,指具有高尚品德和道德操守的人。
何妨(hé fáng)的意思:没有必要担心或阻止,表示无妨。
金銮(jīn luán)的意思:指皇帝登基,即皇位的象征。
看花(kàn huā)的意思:看花指目光不专注、注意力不集中,只顾观看花朵而忽略了其他重要事物。
藜杖(lí zhàng)的意思:指用草木做成的拐杖,比喻贫穷。
连璧(lián bì)的意思:连续的宝石
染衣(rǎn yī)的意思:染衣是指衣服被染上颜色,比喻受到坏影响或沾染了不好的事物。
人物(rén wù)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才能、地位等方面的特点或特征。
上山(shàng shān)的意思:指向山上走或攀登山峰,也可引申为追求进步、攀登事业的意愿。
同上(tóng shàng)的意思:与上述相同或相似
头风(tóu fēng)的意思:指在某个群体中排名第一,引领潮流,成为风向标。
物如(wù rú)的意思:形容事物的外表和本质完全一致。
鱼鸟(yú niǎo)的意思:形容非常珍贵、稀有的事物或人。
追随(zhuī suí)的意思:追随指的是跟随、追赶别人,表示紧跟在别人的后面或者追随别人的行动。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西湖泛舟游玩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感的交融。首句“十里春波翠染衣”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春日湖面上碧绿的波光与诗人衣裳的映衬,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画面。接着,“小寻鱼鸟共追随”一句,通过“小寻”二字,既表现了诗人轻盈自在的行踪,又暗示了与鱼鸟和谐共处的自然状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船头风急何妨醉”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风急与诗人的酒醉联系起来,不仅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豪情与放纵,也暗含了诗人借酒消愁、寄情山水的深层情感。而“湖上山多尽入诗”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景观对诗人创作灵感的激发,将眼前的景色化为诗篇,体现了诗人对美的捕捉与表达能力。
“藜杖偶来飞絮里,芦鞭犹忆看花时”两句,通过具体的细节描绘,如藜杖与飞絮、芦鞭与看花,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蕴含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的珍惜与享受。最后,“两公人物如连璧,同上金銮亦未迟”一句,以比喻的手法赞美了两位友人的才华与友谊,表达了对两人未来共同成就的期许与祝福,同时也体现了深厚的同僚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湖春日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情、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至日集山响斋送陶孝若谕祁门限韵·其三
马上千盘岭,中山数仞宫。
词场犹负弩,文战忍韬弓。
韵减石家醋,仙成脉望虫。
长官天子谚,乡里大王风。
水影皆涵岫,人家尽树枫。
烧松云满市,登阁翠流空。
山鸟呼閒客,奇峰礼上公。
鱼胞真自别,龙尾珼相蒙。
谢屐常移齿,张髯免入笼。
夜泉频点白,晓露自研红。
古鼎时留目,蛮音每塞聪。
读书师仲蔚,三径任高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