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峰前寺,空来渭上村。
此亭聊可喜,修径岂辞扪。
谷映朱栏秀,山含古木尊。
路穷惊石断,林缺见河奔。
安得云如盖,能令雨泻盆。
不到(bú dào)的意思:不足,不到达
翻翻(fān fān)的意思:反复查找、翻找
可喜(kě xǐ)的意思:令人欣喜、值得庆贺。
来秋(lái qiū)的意思:指事物到了秋天即将结束或衰败的状态。
凉叶(liáng yè)的意思:指人在某种情况下表现得冷淡、漠不关心或不争气。
青草(qīng cǎo)的意思:指年轻人或者未经世事的人。
秋日(qiū rì)的意思:指秋天的日子,也可引申为秋天的景色或氛围。
日午(rì wǔ)的意思:指太阳正午时分,比喻事物达到最高点或最热闹的时候。
石床(shí chuáng)的意思:指人在石头上睡觉,形容艰苦的生活环境。
晚飧(wǎn sūn)的意思:指晚饭。
泻盆(xiè pén)的意思:形容雨水非常大,如同倾盆而下。
朱栏(zhū lán)的意思:指红色的栏杆,也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村风光图。开篇"不到峰前寺,空来渭上村"两句,通过对比衬托出诗人并非前往名胜古寺,而是意外地到达了一个偏僻的小村,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不期而遇的惊喜。
接着,"此亭聊可喜,修径岂辞扪"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个偶然发现的亭子感到欣喜,并且对小路进行修整的愉悦心情。这里"聊可喜"表明亭子的美不在于宏伟,而在于其自然和谐;"修径岂辞扪"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这份偶遇之美的珍视。
"谷映朱栏秀,山含古木尊"两句,更是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亭子所处环境的秀丽。"谷映朱栏秀"中的"谷"指的是小溪流水,"朱栏"则可能是亭子的栏杆,由此可见亭子的精致和周围环境的和谐;"山含古木尊"则描绘了山中古木参天的庄严气势。
诗人随后写道:"路穷惊石断,林缺见河奔。"这里通过"路穷惊石断"表达道路在险峻之处戛然而止,而"林缺见河奔"则展现了穿越树木缝隙间,突然看到河流奔腾的景象。
接下来的"马困嘶青草,僧留荐晚飧。"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和僧侣在此地休憩的情形进行描绘。"马困嘶青草"中,疲惫的马儿在青草丛中发出了微弱的嘶鸣声,而"僧留荐晚飧"则显示了僧人留宿于此,准备晚餐的情景。
"我来秋日午,旱久石床温。"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一个秋天的午后到达这里,长时间干旱使得石头也变得温暖起来,这种细腻之处恰好映射出自然界的微妙变化。
最后,"安得云如盖,能令雨泻盆。共看山下稻,凉叶晚翻翻。"诗人对天气的渴望和对农作物的情感融为一体。"安得云如盖,能令雨泻盆"表达了对于及时降临的滋润之雨的期待,而"共看山下稻,凉叶晚翻翻"则是诗人与僧侣共同欣赏山脚下的稻田,以及在微风中摇曳的稻穗,这种宁静祥和的情景让人心旷神怡。
综观全篇,此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笔法,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通过对周遭环境的细腻描写,诗人传递出了一种宁静致远、顺应自然的心境。
文波不隔鸳鸯棹,盈盈水声银浦。
淡月眉纤,凉云鬓湿,罗袜姗姗微步。添河两度。
谢灵鹊今年,告劳酬汝。
未信仙家,艳情还被曙鸡妒。
人天一例怨别,恨无青鸟使,难寄书素。
镜里鸾孤,梁閒燕寂,赢得秋心如许。归飞倦羽。
问镌骨鹣愁,汜人知否。后夜相望,更怜风浪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