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桥犯玉辂,入庙窃珍环。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安陵(ān líng)的意思:指人死后的安葬之地。
何啻(hé chì)的意思:不亚于、不逊色于
矫矫(jiǎo jiǎo)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挺拔、威武、雄健。
抗节(kàng jié)的意思:抵抗节日的诱惑,坚守原则或庄严的仪式。
陵柏(líng bǎi)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或事物的质量上乘。
勉旃(miǎn zhān)的意思:指勉力奋发,努力拼搏。
平反(píng fǎn)的意思:指对冤假错案进行纠正,使得事实真相得到澄清并恢复被冤屈的人的名誉。
三尺(sān chǐ)的意思:三尺是指长度为三尺的物体,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身高或高度。
尚方(shàng fāng)的意思:尚方指的是古代帝王所居住的宫殿,也代表着尊贵和权力。
守法(shǒu fǎ)的意思:遵守法律、遵循法规。
无尚(wú shàng)的意思:无可超越的,至高无上的
意旨(yì zhǐ)的意思:指言辞或行动所意指的意思或目的。
异代(yì dài)的意思:指不同的时代或社会背景下的人或事物之间的不同,具有对比的意味。
玉辂(yù lù)的意思:指皇帝所乘坐的华丽马车,比喻权势显赫、富贵荣华的人或事物。
自守(zì shǒu)的意思:指保护自己,守住自己的领土或利益,不受外界的侵犯。
- 鉴赏
这首《议狱诗(其九)》由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坚守与变通,表达了对公正执法的深刻思考。
首句“从桥犯玉辂,入庙窃珍环”描绘了古代君王出行的庄严场景,以及庙宇中珍宝的神秘诱惑,暗喻权力与财富的吸引。接着,“释之自守法,抗节为平反”赞扬了汉代名臣张释之坚守法律,勇于为冤屈之人伸张正义的精神。这种坚持原则、不畏强权的态度,是作者所推崇的高尚品质。
“匪无尚方剑,三尺授奚愆”则进一步强调了法律的权威和公正性,即使拥有尚方剑这样的象征权力的武器,也应以公正执法为准则,不应因个人私欲而违背法律。这里的“三尺”,借指剑的长度,象征着法律的力量和尊严。
“张汤视意旨,何啻鸾与鹯”将目光转向另一位历史人物张汤,对比他与张释之的不同态度。张汤在执行法律时可能过于迎合君主的意图,这与张释之的坚守原则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作者对于法律执行者应秉持公正独立精神的期待。
最后,“矫矫安陵柏,异代同勉旃”以安陵柏为喻,赞美那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能坚守正直、勇敢面对挑战的人。安陵柏坚韧不拔的形象,象征着作者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对比,探讨了法律、权力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如何保持公正与独立的议题,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秩序的深刻思考和强烈呼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余游稽郡,可大师羁旅接待,感见乎诗,将入会稽山赋赠
江山越国秀,风雨客途伤。
地主知交外,香林道路旁。
浃辰情款款,一见话芒芒。
脱我双游屐,分师一口粮。
黑甜春睡足,白话夜茶长。
竹月苍苍过,花风冉冉香。
淳之游淡荡,慧远品矜庄。
身树空尘积,心泥制絮狂。
往还勤麈尾,颠倒发诗囊。
但未烧猪肉,何曾禁酒浆。
秦峰高突兀,镜水碧汪洋。
此是胸丘壑,孤筇任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