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将从潞河南还赋别刘吏部》
《将从潞河南还赋别刘吏部》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平生五岳,晚作京华游。

欲共山公醉,竹林无处求。

人隐声色远思沧洲

送我兰桡去,情同河水流。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沧洲(cāng zhōu)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河水(hé shuǐ)的意思:指大河的水流,借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京华(jīng huá)的意思:指京城的繁华景象或者指繁华的都市。

兰桡(lán náo)的意思:形容文采华美的诗文。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人隐(rén yǐn)的意思:人隐指人们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情感,不愿意公开表达。

山公(shān gōng)的意思:指山中的老虎,比喻隐藏在暗处的凶恶之人。

声色(shēng sè)的意思:形容人们的行为举止繁忙且喧闹,没有节制。

水流(shuǐ liú)的意思:指水的流动。

五岳(wǔ yuè)的意思:五岳是指中国境内的五座最高的山峰,也用来比喻五个最重要的地方或者人物。

无处(wú chǔ)的意思:没有地方可以逃避或躲藏

仙人(xiān rén)的意思:指仙界的人物,也用来形容非常高尚或非常出色的人。

远思(yuǎn sī)的意思:深思熟虑,远见卓识

竹林(zhú lín)的意思:指隐居山林、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山公醉(shān gōng zuì)的意思:形容山野之间的宁静与美好。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将从潞河南还赋别刘吏部》。诗中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即将离开潞河南归时与友人刘吏部的离别之情。

首句“平生在五岳,晚作京华游”表达了诗人一生中曾遍游名山大川,晚年却选择了京城作为游历之地。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对京城生活的独特情感。

接着,“欲共山公醉,竹林无处求”一句,借用了晋代名士山涛与好友饮酒赋诗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一同畅饮、吟诗的愿望。然而,“竹林无处求”则透露出这种愿望难以实现的无奈,或许暗含着对京城生活不如意的感慨。

“仙人隐声色,远思凝沧洲”两句,诗人以仙人自比,隐喻自己虽身处尘世,但心向往之的却是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生活状态。这里的“沧洲”常用来形容隐逸之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送我兰桡去,情同河水流”以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和友情的深厚。兰桡,即船桨,象征着诗人即将乘船离去;而河水的流动,则寓意着时间的不可逆转和友情的绵长不绝。这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以及理想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向往,具有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哲理意味。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驴死口号简孙知县

每向家山驼醉归,长鸣曾入浣花溪。

寻诗不畏途冲雪,沽酒那忧路有泥。

贫里市来浑似马,客中亡去弃如鸡。

吴山不是多贤旧,便欲徒归尘土迷。

(0)

送陈惟一司训还鄢陵伯振教授写墨竹以送予就题于上

曾上陈家聚德亭,云孙典教继家声。

许由祠下花连坞,彭祖岗边水绕城。

纂史王门存藻鉴,横经庠序乐群英。

广文特写寒梢碧,为表平生一节贞。

(0)

寄延平西芹河泊所官侄时雨十首·其七

官机白苧裁将乐,时样乌纱学在京。

当暑着来争道好,不劳挥扇也心清。

(0)

与俞原肃留别十首·其二

别时容易见时难,愁上心来有万端。

传语不如亲会面,临行欲发又盘桓。

(0)

题画五首·其五

门外数株韦偃树,屋头一带巨然山。

江南旧日经行处,多有人家似此间。

(0)

效秦文仲绝句四首·其三

朱衣绣袄织金花,宝盖仙幢拥翠华。

文武班齐天乐奏,龙头小辇载官家。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