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三峡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与生活场景,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气息。
首句“峡州三月橹声齐”,开篇即点明地点与时间,将读者带入到一个特定的时空背景中。三月,正是春意盎然之时,江面上舟船穿梭,橹声齐鸣,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水上图景。这里的“橹声齐”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和谐统一,也暗示着人们共同劳作、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接着,“扣拍哀歌高复低”,诗人通过听觉的角度进一步丰富画面。在悠长的江面上,人们唱起了哀怨的歌曲,歌声时而高昂,时而低沉,与江水的流动、船只的航行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动人心魄的旋律。这种哀歌不仅仅是对生活的感叹,也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十二碚边初起汕”,“碚”指的是三峡地区特有的岩石地貌,这里以“十二碚”形容其众多与壮观。随着船只的前行,诗人注意到岸边的岩石开始逐渐显现,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幅画卷。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旅途中的细微变化的敏感捕捉,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
最后,“日斜远过下牢溪”,日落时分,船只继续前行,最终驶过了下牢溪。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旅程的不断延伸。下牢溪作为三峡的一部分,其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三峡地区的自然风光、生活情境以及人文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展现了壮丽的山水之美,又蕴含了深邃的文化底蕴,是一首富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九月六日泛舟航村而舟人不审误抵道场之麓越二日登焉因过何山谩赋一首
千岩矗空濛,一水还葱茜。
寺从驯虎立,山作盘龙转。
嗟予千里来,适此十年愿。
初拿莲叶舟,误逐桃花片。
重携九节筇,上尽百结线。
阴崖滴翠寒,竹韵含风战。
树色争烟霏,泓甃靡旱暵。
载窥窣堵尖,平视苍狗变。
楼阁撑山光,城郭瞰波面。
未觉髀肉酸,先苦银海眩。
晚寻小溪曲,更得何山便。
平畴翠浪涌,返照金色现。
回首笑月亭,消息真已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