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折杨柳》
《折杨柳》全文
明 / 皇甫汸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删]韵

不见隋堤柳,长条大道间。

丝阴流水去,带影逐春还。

妒眉销翠黛,听笛损朱颜

日暮行人尽,思君可重攀。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长条(cháng tiáo)的意思:长而细长的条状物

翠黛(cuì dài)的意思:形容美丽的眼睛。

大道(dà dào)的意思:指道路、道义、规律等广泛而深远的事物。

流水(liú shuǐ)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源源不绝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事物连续不断、不停地发生。

日暮(rì mù)的意思: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也比喻事情接近尾声或即将结束。

隋堤(suí dī)的意思:指随意放纵、毫无节制的行为。

行人(xíng rén)的意思:指行走的人,泛指路人、过路人。

阴流(yīn liú)的意思:指不公正的势力或者不正当的手段,暗地里对人进行打击或者排挤。

朱颜(zhū yán)的意思:朱颜指的是红色的脸色,形容人的面色红润。

隋堤柳(suí dī liǔ)的意思:比喻人或事物的变化无常,不可预测。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皇甫汸的《折杨柳》描绘了一幅清新而感伤的画面。首句“不见隋堤柳”,以不见昔日隋堤的杨柳起笔,暗示了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接下来,“长条大道间”描绘出柳树生长在宽阔道路两旁的场景,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丝阴流水去,带影逐春还”通过流水和柳影的动态,表达了时光如流水般流逝,春光易逝的感慨。柳叶随流水而去,仿佛带着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妒眉销翠黛,听笛损朱颜”则借柳叶凋零、女子因笛声而愁容满面,寓言了岁月催人老,青春不再的哀愁。

最后两句“日暮行人尽,思君可重攀”,在日落时分,行人散尽,诗人独自面对着已无人攀折的杨柳,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与友人重逢的期盼。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友情的深深怀念。

作者介绍
皇甫汸

皇甫汸
朝代:明

(1497—1582)明苏州长洲人,字子循,号百泉。皇甫录第三子。嘉靖八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云南佥事,以计典论黜。好声色狎游。工诗,尤精书法。有《百泉子绪论》、《解颐新语》、《皇甫司勋集》。 
猜你喜欢

客说嵩顶松实甚佳

飘飖山中女,绿毛以为衣。

但食青松子,不死亦不饥。

昼想此仙人,夜或梦见之。

客云嵩高顶,长松乱纷披。

拔地起霜干,盘空缺虬枝。

惜无长臂人,挽此须与鬐。

但闻云间子,时被天风吹。

愧我一食身,何由揖仙姿。

欲学餐松法,人间了无师。

(0)

寄刘彦冲兼寄胡原仲刘致中

故人别去两经冬,今岁书来第几封。

正以空疏少制作,不因穷约废过从。

养生漫说终难效,学道无心亦未逢。

若问真归是何处,五更常听寺楼钟。

(0)

赠范信中

异时携客醉公家,蜡烬堆盘酒过花。

万里溪山隔春事,十年风景困胡沙。

郑庄好客浑如昨,何逊能诗老更佳。

但得尊前添一笑,莫言漂泊在天涯。

(0)

又代赠

略无归梦绕湖湘,漫逐微阴出建章。

月里寒珠一生露,镜中衰鬓十年霜。

逢人莫唱相思调,阅世终无却老方。

想得扁舟北还路,断云衰草更斜阳。

(0)

晁叔用得古镜二一以遗法一上人澄澈可爱底水隐然蜃楼突起又作杯渡禅师像翩然衣动正在中流间也一求记于予因为作歌

晁郎高居卧冰雪,得此悬空两秋月。

已将屋角倒魑魅,更与人间洗炎热。

一月团团如扇面,一月菱花光掣电。

怜君囊中一物无,意欲分君托方便。

菱花入袖世莫识,空堂夜留疏雨滴。

天生宝气有期会,复恐藏去终无益。

君行万里寻剑术,山精唤君君莫出。

寒泉百尺傍枮树,狡兔九月投霜鹘。

未须潘谓苦哦诗,或自苏公识神物。

下有禅和不笑人,须君一照蛟龙窟。

(0)

奉送子之还京师

日月老投闲,文字今削迹。

便然腰十围,欲吐啄三尺。

颇怀平生友,相就语肝膈。

诸江好兄弟,夫子眉最白。

词林三二公,子实门下客。

布帆千里来,许我间宾席。

阶庭出兰树,户牖照圭璧。

诗如驾高浪,万顷随笔力。

宁为首阳饿,不作嬖奚获。

乃知工语言,要是饱糠覈。

茫然李杜坛,未免陈蔡厄。

出门观善阵,敛手避勍敌。

澄江摇夜霜,岁晚见沙石。

钗头罥蛛丝,即有梁宋役。

士生多艰虞,道远自古昔。

相期逍遥游,不计天地窄。

名声了三黜,谈笑供百谪。

别君为此言,可当绕朝策。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林朝崧 李俊民 史浩 姚鼐 罗洪先 贺铸 周必大 李商隐 苏颂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