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上烟煤句,何人勒此中。
鸣虚聊以蚓,篆壁偶如虫。
蚀去宜苔藓,销来仗雨风。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的《定州见拙诗拓戏题》。诗中通过对塔上烟煤字迹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痕迹与自然侵蚀的深刻思考。
首联“塔上烟煤句,何人勒此中”,开篇即以“塔上”、“烟煤句”为意象,引出对历史遗迹的探寻。这里的“烟煤句”指的可能是塔壁上因长期烟熏煤灰而形成的文字或图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接着,“何人勒此中”的疑问,则表达了对创造者身份的探寻,以及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颔联“鸣虚聊以蚓,篆壁偶如虫”,进一步描绘了塔壁上的文字或图案,形象地将它们比作“蚓”(蚯蚓)和“虫”。这里通过比喻,不仅展现了文字或图案的形态,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迁。同时,“鸣虚”二字,或许还隐喻了这些历史痕迹在寂静中发出的声音,唤起人们对过去记忆的回响。
颈联“蚀去宜苔藓,销来仗雨风”,则聚焦于自然对历史痕迹的影响。这里“苔藓”和“雨风”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它们侵蚀着塔壁上的文字或图案,使得原本清晰的痕迹逐渐模糊,最终消失。这一联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
尾联“而今真入石,泥土被丹红”,收束全诗,点明了历史痕迹最终融入自然之中的命运。这里的“入石”意味着时间的长久侵蚀,使得文字或图案与岩石融为一体;“泥土被丹红”则可能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塔壁周围的环境变化,泥土被红色的植物覆盖,形成了新的景观。这一联以一种宁静而又深沉的方式,表达了对历史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自然力量以及时间流逝的感悟,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