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旄丘》
《旄丘》全文
秦 / 诗经   形式: 四言诗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máoqiū
xiānqín / shījīng

máoqiūzhīdànzhījié
shūbǎiduō

chù
yǒu
jiǔ
yǒu

qiúméngróngfěichēdōng
shūbǎisuǒtóng

suǒwěiliúzhī
shūbǎixiù[1]chōngěr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充耳(chōng ěr)的意思:指耳朵被塞满,听不进别人的话。形容不愿意听取意见或警告。

多日(duō rì)的意思:连续多天

何其(hé qí)的意思:多么,何等

狐裘(hú qiú)的意思:指伪装成正人君子的坏人,比喻表面上装得很好,实际上心怀不轨。

流离(liú lí)的意思:形容人在外地漂泊流离,没有固定的居所或归宿。

旄丘(máo qiū)的意思:形容人的声誉高,德行卓越。

蒙戎(méng róng)的意思:指蒙受戎马之害,比喻受到外族侵略或侵害。

所与(suǒ yǔ)的意思:所交往的人或事物。

有以(yǒu yǐ)的意思:有足够的理由或依据

与同(yǔ tóng)的意思:与同指的是与人和谐相处,互相友爱、互相帮助。

之子(zhī zǐ)的意思:指父母的孩子,也可以指某人的儿子。

狐裘蒙戎(hú qiú méng róng)的意思:指用狐皮裘蒙着身体,假装是戎装,比喻伪装成别人的样子。

注释
邶(bè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旄丘:卫国地名,在澶州临河东(今河南濮阳西南)。
一说指前高后低的土山。
诞:通“延”,延长。
节:指葛藤的枝节。
叔伯:本为兄弟间的排行。
此处称高层统治者君臣。
多日:指拖延时日。
何其:为什么那样。
处:安居,留居,指安居不动。
与:盟国;一说同“以”,原因。
以:同“与”。
一说作“原因”“缘故”解。
蒙戎:毛篷松貌。
此处点出季节,已到冬季。
匪:非。
东:此处作动词,指向东。
靡:没有。
所与:与自己在一起同处的人。
同:同心。
琐:细小。
尾:通“微”,低微,卑下。
流离:转徙离散,飘散流亡。
一说鸟名,即枭或黄鹂。
褎:聋;一说多笑貌。
充耳:塞耳。
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玉饰,用丝带下垂到耳门旁。
注释2

⑴旄(máo毛)丘:前高后低土山。

⑵诞(dān丹):延,长。节:葛节巴。

⑶叔伯:作者称卫国诸臣为叔伯。

⑷与:盟国;一说同“以”,原因。

⑸蒙戎:篷松,乱貌。

⑹匪:非。

⑺靡:没有。

⑻琐:细小。尾:卑微。

⑼流离:鸟名,即枭或黄鹂。一说转徙离散。

⑽褎(yòu又):聋;一说多笑貌。充耳:塞耳。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玉饰,用丝带下垂到耳门旁。

翻译
旄丘上的葛藤啊,为何蔓延那么长!卫国诸臣叔伯啊,为何许久不相帮?
为何安处在家中?必定等人一起行。为何等待这么久?其中必定又原因。
身穿狐裘毛茸茸,乘车出行不向东。卫国诸臣叔伯啊,你们不与我心同。
我们卑微又渺小,流离失所无依靠。卫国诸臣叔伯啊,充耳装作不知道。
译文

旄丘上有葛藤攀援,为什么它枝节蔓延?叔啊伯啊,为什么拖宕这么多时间?为什么滞停安然?一定是等待同伴。为什么居留长久?一定有原因难宣。我们的狐裘已纷纷破败,他们的车子还迟迟不来。叔啊伯啊,没人同情我们遇难遭灾。我们是小国人也低贱,如鸟儿流离真是可怜。叔啊伯啊,你们充耳不闻让人生怨。

赏析

此诗脉络清晰,递进有序,《诗经传说汇纂》引朱公迁所谓“一章怪之,二章疑之,三章微讽之,四章直责之”,将其篇章结构说得清清楚楚。

诗一开头,借物起兴,既交代了地点和季节,也写了等待救援时间之长。黎臣迫切渴望救援,常常登上旄丘,翘首等待援兵,但时序变迁,援兵迟迟不至,不免暗自奇怪。不过由于要借卫国救援收复祖国,心存奢望故而尚未产生怨恨之意。

第二章紧承上章“何多日兮”而来,用宽笔稍加顿挫,“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黎臣设身处地地去考虑卫国出兵缓慢的原因:或者是等待盟军一同前往,或者是有其他缘故,暂时不能发兵;用赋法代为解说,曲尽人情。

第三章“狐裘蒙戎”一句紧扣上两章,说明自己客居已久而“匪车不东”。黎臣已经有所觉悟,“我有亡国之状,而彼无悯恤之意,我有恢复之念,而彼无拯救之心”(《诗经传说汇纂》引邹泉语),知道卫国无意救援,并非是在等盟军,或者有其他缘故。因幻想破灭,救援无望,故稍加讽谕。

第四章用赋法着意对比,黎臣丧亡流离,衣衫破弊,寄居他国,凄凉萧索,而卫国群臣非但毫无同情心,而且袖手旁观,趾高气扬。诗人有些出离愤怒了,他批评卫国群臣装聋作哑,见死不救。诗人通过双方服饰、神情、心态的比较,黎臣彻底痛悟,不禁深感心寒,于是便直斥卫国君臣。

此诗作者虽然寄人篱下,但诗意从委婉地询问的口气到直指卫国统治者不同心同德的嘴脸,写得很有骨气。

鉴赏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诗歌集《诗经》中的作品,属于早期的诗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现乡村生活和民俗情感的诗篇。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这里的“旄丘”指的是荒凉的小山或土堆,“之葛”则是生长在这些地方的野葛。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的感慨。

“叔兮伯兮”是一种呼唤亲密的人的口语化表达,显示出一种期待或等待的情绪。“何多日也”则是询问已经过了多少天,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某事物的期待。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信念,无论是在哪个地方,还是经过多长时间,都会有所遇见或得到。这反映出古人对于命运和生活的一种乐观态度。

“狐裘蒙戎”形象地描绘了冬天人们穿着用狐皮作为装饰的短衣以御寒的情况。“匪车不东”则是说只有当车辆都向东行驶时,才能体现出这样做的必要性。这里可能是在表达一种群体行为或社会习俗。

“叔兮伯兮,靡所与同。”诗人再次使用“叔兮伯兮”来呼唤亲近的人,但后面的“靡所与同”表明这些呼唤并没有得到回应,或是在强调一种孤独感。

最后,“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袖如充耳。”这里的“琐兮尾兮”可能是对某种状态或某类人的形容词,后面的“流离之子”则是在描绘一种漂泊无定的生活。而最后一句中的“袖如充耳”则是一个比喻,用来形容衣服厚重,或许在暗示寒冷的环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乡村生活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于时间、命运以及社会关系的一系列感慨。

作者介绍
诗经

诗经
朝代:秦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猜你喜欢

湖山十咏·其九

荷花过眼作鲜妍,小艇初疑久自便。

日日孤山山下路,红菱白藕不论钱。

(0)

留别昌国五首·其二

全家虽脱海波危,旧治无人咏十奇。

孤奉明恩颜似甲,却嗔儿女笑嘻嘻。

(0)

和竹轩张史君来字韵二首·其二

一自都门拂袖来,閒中岁月亦悠哉。

填波精卫功良苦,享乐鶢鶋心自猜。

老矣力衰难运甓,偶然兴到且传杯。

君侯若使居王所,片善还能采草莱。

(0)

挽武刚方录参

世科赫奕登相续,官守端方石介如。

无节能开河内廪,进身耻觅帝城书。

秩终九品人称屈,善积千年庆有馀。

马耳家声无失坠,二雏努力大门闾。

(0)

夏雨

弥旬不雨懒龙乖,乾我茅斋一亩苔。

火伞亭亭当午立,雷车隐隐半天来。

催诗笑我孤吟苦,忧国愁眉八字开。

池水甫能添几许,儿童已报可浮杯。

(0)

送张柔翁必强西上

说诗匡鼎笔如椽,此去云霄稳着鞭。

富贵恰当年五十,扶摇快上路三千。

乃翁积种今归子,是理乘除信有天。

梅友面传衣钵好,题名更向万人前。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