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柴桑(chái sāng)的意思:指人们生活贫困、艰苦的地方。
出山(chū shān)的意思:离开山林,进入社会活动;指人从隐居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投入社会。
得一(dé yī)的意思:得到一件宝贵的东西或成功的机会。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虎啸(hǔ xiào)的意思:形容虎威猛的吼叫声,比喻英勇豪迈的气概。
送客(sòng kè)的意思:指送别客人离开。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中原(zhōng yuán)的意思: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中心,也泛指中心地带。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虎溪桥边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洋溢着浓厚的隐逸气息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首句“虎啸中原天地间”,以“虎”象征力量与威严,其啸声回荡在广袤的天地之间,既展现了大自然的雄浑壮丽,也暗含着历史的沧桑与英雄的豪情。虎啸中原,既是自然界的生动写照,也是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的象征。
次句“白云犹得一溪闲”,将白云拟人化,赋予其悠闲自在的特性,与“一溪”形成鲜明对比,溪水潺潺,白云悠悠,一动一静,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这里的“闲”字,不仅指白云的自由飘逸,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溪前送客师应笑”,通过想象中的场景,描绘了一幅送别图景。在溪水旁,诗人正为友人送行,这一幕被想象中的“师”(可能指的是僧侣或道人)看在眼里,可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这不仅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与超然物外生活的认同与欣赏。
最后一句“何事柴桑亦出山”,借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典故“出山”,表达了对陶渊明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共鸣。柴桑是陶渊明的故乡,这里用“亦出山”来反问,似乎在说:为何陶渊明也要离开山林呢?实际上,这是诗人对自身是否也应该像陶渊明那样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思考与疑问,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联想,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选择的深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致斋中太一宫见屏风有唐贤和常舍人诗因次韵寄子瞻内翰子由侍郎子开舍人穆父待制数公皆尝祠太一也
禁掖下祠宫,青槐辇道通。
薄云收霁雨,初夏接薰风。
将旦群阴伏,斋居百虑空。
梦游如有遇,反听更能聪。
秘祝宁神外,多仪拜贶中。
佐灵犹五帝,执事本三宫。
象海鳌山峻,翻阶药秀红。
守儒严讲幄,起草丽谈丛。
夙昔嬉游并,神仙步武同。
吹藜惊爝火,抱法想江枫。
已老仍书癖,怀贤愧易东。
君王问无择,留意属溪工。
闻蜀中大水寄阆中诸弟
蜀岭参天近,巴江向海迂。
百城同暗谷,独鸟视前途。
六月蒸云甚,长风骤雨俱。
漏天畴得补,深峡不时输。
回首蛇蛟斗,伤心虎豹呼。
剑关愁断栈,天汉逼乘桴。
臂饮通殊俗,巢居自一隅。
遗黎待螺蚌,小邑断樵苏。
绝域飞黄鹄,仙人用只凫。
清秋已收潦,问尔丽泥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