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姜太公垂钓渭水的形象,充满了历史的深沉与哲理的韵味。"屠钓归来两鬓霜",开篇即以苍老的姜太公形象引入,两鬓如霜,既展现了他年事已高,又暗示了其历经沧桑的人生。"逢人无复问行藏",则透露出姜太公淡泊名利、不问世事的心境,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寻求机会,而是选择了隐逸的生活。
接下来的两句"非熊不入周王卜,只是终身老渭阳",更是将故事推向高潮。"非熊不入周王卜",借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的典故,说明姜太公等待的是真正的贤君,而非一般的君主。只有遇到像周文王这样的明君,他才会出山辅佐。而"只是终身老渭阳"则表明,即便如此,姜太公最终还是选择了一生隐居在渭水之阳,体现了他超脱世俗、坚守自我价值的高尚情操。
整首诗通过对姜太公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智慧与决断,也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于理想与现实、名利与隐逸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通过姜太公的故事,诗人表达了对理想追求者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以及对隐逸生活宁静致远境界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逍遥堂会宿二首〈并引〉
辙幼従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
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
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
”其后子瞻通守余杭,复移守胶西,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不见者七年。
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相従来徐,留百余日。
时宿于逍遥堂,追感前约,为二小诗记之。
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
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
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
《逍遥堂会宿二首〈并引〉》【宋·苏辙】辙幼従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其后子瞻通守余杭,复移守胶西,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不见者七年。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相従来徐,留百余日。时宿于逍遥堂,追感前约,为二小诗记之。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25867c69920846c0119.html